华电能源刚刚开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常规的投资者交流,却因为一个超120亿元的重大投资项目,意外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线上说明会上,董事长郎国民、总经理魏宁等核心管理层集体亮相,回应了投资者关于环保、安全、战略转型和股价表现等多个敏感问题。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宣布将在齐齐哈尔投建“热电联产+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新建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替代原有六台落后小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40万千瓦风电项目。煤电部分已获黑龙江发改委核准,新能源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这一动作不仅是“上大压小”的技术升级,更标志着华电能源正从传统火电企业向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平台迈进。
管理层反复强调,该项目将显著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排放,并优化电源结构。建成后,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有望明显上升。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突出的社会价值:为当地提供稳定清洁供热,每年减少大量污染物排放,同时带动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央企控股企业,这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布局,确实体现了其在“双碳”背景下的主动担当。
而在安全生产方面,公司也披露了技术细节:已建成UWB精准定位系统、全矿井AI分析管控平台,对200多项关键指标实现实时监控。这种“智能感知+大数据+AI决策”的模式,正在重塑传统能源行业的安全管理逻辑。
不过,光有战略还不够。从三季报数据看,华电能源前三季度营收117.75亿元,同比下降11.25%;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滑超四成。第三季度更是亏损1.9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18.02%,负债率高达81.15%。这些数字提醒我们,转型之路并不轻松。
我始终认为,资本市场短期看情绪,长期看价值。尽管当前股价承压,但国泰、富国等主流煤炭ETF仍在三季度逆势增持,说明机构并未放弃对其基本盘的认可。而这次百亿级投资,恰恰是把传统能源的稳定性与新能源的成长性做了一次实质性融合。
在我看来,华电能源不是在简单地“搞风电”或“炒概念”,而是在用真金白银搭建一条通往未来的桥梁。它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短期财务压力与长期战略布局,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如果项目顺利落地,或许将成为区域性能源转型的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