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与黑芝麻智能正式宣布达成机器人领域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机器人域控制器联合研发、智能计算平台协同优化以及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共建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两家公司在智能汽车之外开辟了全新的技术战场,也进一步印证了“车规级技术”向机器人产业外溢的趋势正在加速。
根据公开信息,此次合作的核心之一是推动基于国产芯片平台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落地。均胜电子此前已发布基于多芯片平台的机器人全域控制器总成方案,而借助黑芝麻智能在高性能AI SOC芯片领域的积累,尤其是其“华山”“武当”系列具备高算力、低功耗和车规级安全特性的芯片,双方将共同打造更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大脑”。值得一提的是,11月20日当天,黑芝麻智能还发布了面向机器人产业的SesameX多维智能计算平台,显然是为这场跨界布局提前铺好了技术底座。
我注意到,这并不是两家企业的第一次联手。早在2021年,均胜电子子公司就与黑芝麻智能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展开合作,且均胜电子还是后者港股上市的基石投资人之一。这种从资本到技术的双重绑定,使得双方的合作更具稳定性和纵深潜力。更早前,在CES 2025上,他们已与傅利叶联合推出“灵巧手”产品,初步验证了在具身智能硬件上的协同能力。
跨界不是跟风,而是能力迁移
说实话,看到“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军机器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蹭热点。但在我看来,均胜电子的动作并非盲目扩张。它在汽车电子、人机交互、功能安全体系等方面积累了近二十年经验,这些恰恰是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所急需的能力。特别是车规级标准对可靠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的严苛要求,天然适配未来大规模商用的机器人系统。
而黑芝麻智能的角色,则像是这场转型中的“算力引擎”。它的AI芯片不仅服务于智能驾驶,如今正通过SesameX平台向更多边缘智能场景延伸。这种“一芯多用”的架构思维,正是当下中国科技企业提升产业链话语权的关键路径。
我更看好底层协同的价值
很多人关注的是谁做了哪款机器人,但我更关心谁在构建底层生态。均胜提供系统集成能力和制造落地经验,黑芝麻输出核心算力平台,两者结合,实际上是在尝试打造一个开放、可扩展的机器人技术底座。如果未来能吸引更多算法公司、本体厂商加入,这套体系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产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支点。
当然,挑战也不小。机器人应用场景碎片化严重,单一解决方案难以通吃。如何在标准化与定制化之间找到平衡,将是他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从趋势看,这条路走对了——当汽车智能化红利逐步见顶,把积累的能力迁移到下一个高成长赛道,才是头部企业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