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刚刚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三季度成绩单,但市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冷淡。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58.44亿元,同比增长11.45%;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8.98%。单看第三季度,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速更是达到35.40%,盈利水平呈现逐季提升态势。然而与财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日股价大幅下挫超过4%,盘中一度跌幅达5%。
细究这份财报,毛利率改善是最大亮点。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约2.7个百分点至18.3%,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达到18.6%。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提高核心部件自供比例和推动全球产能转移两大策略。据财联社报道,均胜电子正在依托国内产业成本优势,持续减少核心部件外采,同时将海外产能向非洲、东南亚和中国转移,寻求更低成本优势。
订单数据同样引人注目。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就达到402亿元,创下近年来单季订单新高。汽车安全业务和汽车电子业务分别贡献约396亿元和318亿元订单。公司明确表示,第三季度新业务订单增长迅猛。
但市场似乎对这些积极数据视而不见。从资金流向看,尽管昨日融资净买入9389.28万元,融资余额达16.09亿元,显示部分资金看好后市,但今日的抛压明显占据上风。分析显示,当前市盈率约41.72倍,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并不算低,可能反映了市场对业绩增速能否持续的担忧。
更值得关注的是,均胜电子正在推进港股上市,计划发行1.55亿股,最高发售价23.6港元。这一动作虽然能为公司带来更多资金用于前沿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但短期内可能对A股市场形成资金分流压力。
机器人业务进展方面,财联社记者从公司了解到,均胜电子机器人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毕,并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和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等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经批量供货或送样。这一新兴业务虽然尚未在订单信息中单独体现,但可能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变量。
从股东结构变化看,三季度末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J.P.Morgan Securities PLC、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的新进身影,同时沪股通持股比例上升至6.86%,显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长期价值仍持认可态度。
综合这些数据,市场对均胜电子的态度显得颇为矛盾。一方面是三季度业绩的稳健增长和新订单的强劲表现,另一方面是港股发行带来的短期压力和估值层面的担忧。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既要看短期业绩,更要看长期成长性的复杂心态。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入,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布局成效,将决定其能否突破当前的市场分歧。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