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刚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意味着这家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距离实现“A+H”股双平台上市仅一步之遥。根据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文件,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顺利通过上市聆讯,接下来将正式启动招股程序,择机登陆港股市场。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公司资本布局的重大突破,也为其全球化战略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
从公开信息来看,均胜电子此次赴港上市并非一时之举,而是基于其长期战略的深思熟虑。作为一家主营汽车安全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新能源管理系统的跨国供应商,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超300亿元,净利润达7.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收入占比高达74.7%,业务遍及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的全球布局。这种“Local for local”的模式,使其在面对国际贸易波动时具备更强的韧性。
我一直在关注均胜电子的发展轨迹。在我看来,这家公司最值得称道的,并非仅仅是规模或营收数字,而是它在全球高端汽车供应链中逐步建立起的技术话语权。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和舱驾一体领域,均胜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与多家国际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此次港股募资,明确指向这些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说明管理层并没有被短期业绩裹挟,而是坚持在关键技术上做长线投入——这在当前不少企业追求速成回报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
当然,资本市场永远是理性与情绪并存的地方。就在消息公布当天,均胜电子A股股价收跌5.13%,报29.20元,成交额超过13亿元。这个反应其实并不意外。一方面,投资者可能担忧H股发行会稀释每股收益,或带来短期内的资金分流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对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谨慎态度。但我认为,从中长期看,港股上市反而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国际 visibility(能见度),吸引更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优化股东结构。
更重要的是,“A+H”架构将为均胜电子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和更大的战略腾挪空间。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谁能更快整合资源、推进技术落地,谁就更有可能占据先机。而均胜显然正在为此铺路。
说到底,通过聆讯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把资本市场的支持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我对均胜的判断很明确:它不是风口上的投机者,而是少有的、能在全球舞台上稳扎稳打的中国汽配企业。这一次,它的脚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