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的消息,在10月17日晚间公告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这家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的零部件供应商,正在加速推进其双重战略布局。
根据公告披露,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8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研发与商业化、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扩大海外业务拓展。从资金投向来看,均胜电子显然在强化其智能汽车技术行业的优势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均胜电子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03.47亿元,同比增长12.07%;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11.13%。更关键的是,报告期内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31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金额超206亿元,占比超过66%。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在汽车智能化业务方面确实进入了快速收获期。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今年宣布全面布局具身智能领域,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从公开信息看,公司已基本搭建完成机器人部件总成解决方案,陆续推出机器人域控、AI头部总成、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总成方案。这一布局在近期智元精灵G2机器人的合作中得到印证——均胜电子与智元机器人签订了过亿元采购合同,并已完成首批交付。
观察市场表现,尽管公司基本面呈现积极态势,但股价在10月17日出现5.13%的跌幅。这种背离可能反映了市场对港股发行稀释效应的担忧,或是短期资金面的波动。从融资数据看,10月17日均胜电子融资净偿还3138.46万元,融资余额降至13.74亿元,显示部分杠杆资金选择离场。
从业务协同角度看,均胜电子将机器人与汽车业务结合的思路具有内在逻辑。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质量控制经验,可以相对平滑地迁移到机器人部件制造领域。而机器人在汽车产线的应用,又能反哺其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
随着港交所上市进程的推进,均胜电子将获得更广阔的国际融资平台,有助于其海外业务拓展和投资并购。不过,如何平衡A股和H股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如何在智能汽车和机器人两个赛道同时发力并实现协同效应,仍是需要持续观察的课题。
从产业趋势看,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正在加速。均胜电子选择此时加码布局,既是对行业趋势的响应,也是其自身技术积累的自然延伸。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看后续订单落地和技术突破的实际表现。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