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创投的回应:“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的实践逻辑
深创投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服务科技创新的国有创投机构。2025年,其管理规模超51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600家,其中272家上市。其投资逻辑始终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形成“政策导向 技术壁垒 产业协同”的三维投资体系。
(一)聚焦“卡脖子”环节:以资本攻坚技术空白
深创投将70%以上资金投向硬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投资昆高新芯(国内唯一量产千兆PHY芯片)、蓝芯算力(RISC-V服务器CPU)、鉅瓷科技(氮化铝粉体打破日企垄断)等项目,覆盖芯片设计、制造、材料全链条。其中,昆高新芯的车规级TSN芯片已进入比亚迪供应链,填补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空白。
新能源材料:
布局国瑞新材料(核级石墨供货华能石岛湾核电站)、立探新能源(钠电硬炭负极配套宁德时代)、赛墨科技(轻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解决新能源产业链“材料依赖”问题。国瑞新材料的“一焙一化”工艺使核石墨生产周期缩短2-3个月,支撑我国核电国产化。
高端装备与机器人:
押注源升智能(机器人灵巧手负载30kg,触觉传感器全球领先)、坤维科技(六维力传感器精度0.1%,参与嫦娥五号)、航威智能(航天级微特电机)等,推动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源升智能的灵巧手已应用于小米生态链,打破日本企业垄断。
(二)构建“双轮驱动”模式:政策资本与市场资本协同
深创投创新“政策性资金 市场化基金”双轮模式,放大资本效能:
政策性资金:联合国家大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如深圳天使母基金、苏州元禾)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卡脖子”项目。例如,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共同投资德方创域(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加速技术落地。
市场化资本:通过红土创投、深创投制造业基金等市场化主体,吸引产业资本(如华为哈勃、宁德时代)参与,形成“技术-产业-资本”闭环。例如,普照信息(光掩膜基板)B轮融资中,深创投联合江丰电子(靶材龙头),强化半导体材料生态链。
(三)强化“全周期服务”:从技术验证到产业化落地
深创投不仅提供资金,更深度参与企业成长:
早期孵化:对天使轮、Pre-A轮项目(如庆为航空、若见辉瞳)提供技术尽调、团队搭建支持,助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成长期赋能:对A/B轮企业(如坤维科技、鑫精诚传感)对接产业资源(如比亚迪、一汽),加速产品验证与产能扩张;
深创投2025年投资图谱总结:硬科技“国家队”的产业突围与国产替代攻坚
一、投资全景:硬科技主导,全周期覆盖
1. 领域分布:新材料、半导体、医疗健康领跑
2. 阶段特征:早期布局+成长期主力
3. 地域布局:深圳为核心,长三角协同
二、细分赛道解析: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
1. 新材料:国产替代的“隐形冠军”
2. 半导体:全链条自主可控
3. 医疗健康:创新药与再生医学双突破
4. 高端装备:机器人与精密制造
5. 数字经济:AI与工业软件国产替代
三、投资策略:“技术-场景-规模”三维穿透
四、总结: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