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重大资产重组获批
淮河能源(600575)发行32.81亿股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标志着其筹划已久的并购重组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89.30%股权,交易总对价达116.94亿元。其中,约99.4亿元以股份支付,发行价格为3.03元/股,合计发行32.81亿股;剩余17.54亿元为现金支付。此次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已先后于11月5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并于11月21日正式取得证监会注册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
交易完成后,淮河能源总股本将由约38.86亿股增至71.67亿股,控股股东淮南矿业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从63.27%提升至80.08%,实际控制人仍为安徽省国资委,控制权进一步集中。尽管公众股比例仍高于10%的上市底线,但控股权显著上升,引发部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变化的关注。
整合煤电资源,强化产业链协同
本次收购的核心标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主营火力发电并包含部分新能源业务,旗下电厂多为60万千瓦以上的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具备高效环保优势。更重要的是,其依托淮南矿区形成“**矿井群+电厂 一体化运营模式,燃料供应稳定、运输成本低,抗风险能力较强。
目前,电力业务虽仅占公司营收约22%,却贡献了33%的毛利润,是盈利的关键支柱。此次收购后,公司将实现上游煤矿与下游电厂的深度整合,显著增强“煤电+物流”主业竞争力。同时,未来潘集电厂二期、谢桥电厂等在建项目有望陆续注入,推动权益装机容量从当前的3971MW增长至7550MW以上,增幅超53%。
此外,公司已在推进“漂浮式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如潘集300MW水面光伏项目已于2024年底开工,计划2026年并网,初步构建“煤电+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
我怎么看这起重组?
说实话,这是一次典型的国企资源整合案例,我看到的是战略清晰但短期争议不小。从长期看,这次重组响应了国家推动煤电联营、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导向,也符合《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方向。把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逻辑上站得住脚。
但我也不回避问题。股份支付占比高达85%,意味着大量新股发行,短期内难免摊薄每股收益。再加上控股股东持股逼近80%,虽然没到绝对控股红线,但小股东的话语权确实被稀释了。市场上有声音说“利好落地即利空”,也不是全无道理——今天主力资金净流出近1200万元,五日累计流出超5700万元,行业整体也在净流出,说明资金态度偏谨慎。
技术面上,股价处于中轨与下轨之间,WR指标显示超卖,短期或有反弹可能,但上方压力位在3.91元,支撑在3.45元,想要突破还需量能配合。更关键的是,淮南矿业承诺业绩承诺期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96亿元,能不能兑现,才是决定这次重组成败的核心。
总的来说,我不认为这是个短期炒作题材,而是一场着眼于三到五年布局的产业整合。如果你看重的是稳定分红和区域能源龙头地位,那值得跟踪;但如果期待股价快速拉升,恐怕要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