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能源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61.02%,这个数字一出,市场多少有些意外。但细看财报细节,其实并不算“黑天鹅”。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8.63亿元,同比下降15.13%;归母净利润7044.03万元,确实比去年同期少了超过六成。而今年前三季度整体营收59.29亿元,下降12.1%;净利润3.74亿元,下降24.23%。表面看是业绩滑坡,但背后的结构性原因更值得玩味。
根据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源于两个特殊因素:一是上年同期有约0.62亿元的碳排放权销售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今年同期没有这笔收入;二是去年还能享受以前年度结转的所得税抵免额度,而今年这部分优惠已经用完,不再产生节税效应。换句话说,今年的利润基数“回归常态”,而去年则被非经营性项目抬高了。这更像是一个“高基数下的回落”,而非主营业务突然恶化。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天富能源董事会还通过了一项新议案——拟出售约64万吨碳排放配额,并授权管理层择机在市场上处置。这意味着公司正在主动布局碳资产变现,未来这笔交易若完成,相关收益将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可能会在后续季度对利润形成一定支撑。这也说明,公司在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和自身资源优化财务表现。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我不觉得这次利润下滑有多悲观。作为一家地处新疆、以电力热力为主业的传统能源企业,天富能源近年来其实在悄悄转型。它不仅参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还在碳资产管理上有了实质性动作。这次主动出售碳配额,恰恰说明它已经具备一定的碳资产意识和操作能力,而不是被动应对监管。
当然,问题也存在。它的主营收入仍在下滑,说明电力市场需求或定价压力依然存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但在“双碳”背景下,像这样拥有大量碳配额储备的企业,反而可能成为阶段性受益者。只要后续资金能有效投入到新能源项目中,形成“卖碳权→投绿电→增收益”的正向循环,长期价值仍值得观察。
我更愿意把这次利润波动看作一次“财务结构的再平衡”。市场短期可能因数字敏感而反应过度,但从公司战略动向来看,它并没有停滞不前。对于这类处在传统与新兴交汇点的区域型能源企业,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去评估——不只是看电厂发了多少电,还得看它手里有多少碳、怎么用、往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