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刚刚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2.92亿元。这笔资金将投向三个核心方向:零碳智能化制造工厂建设、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项目、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与此同时,公司宣布终止2023年度的定增计划,转而推进这次新的融资安排。消息一出,市场反应迅速,当天主力资金出现明显流入,股价上涨0.62%,收于6.50元,成交额达4.40亿元。
从公告细节来看,此次定增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当前总股本的30%,即最高不超过5.62亿股。公司在同步发布的声明中强调,本次发行不存在向投资者提供财务资助或补偿的情况,也没有保底收益承诺,符合监管要求。这一表态有助于打消市场对“利益输送”或“变相补贴”的疑虑,增强了融资行为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值得关注的是,资金投向本身极具战略指向性。零碳智能化制造工厂和绿电制氢装备项目,直指“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大趋势。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绿电制氢(即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更是被视为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双良节能布局年产700套的智能制氢装备产能,不仅是在抢占技术高地,更是在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化铺路。
我一直在关注这家企业,说实话,这次定增方案比预期更聚焦、更务实。过去几年,双良节能从传统节能设备制造商逐步转型为新能源装备供应商,尤其是在光伏多晶硅还原炉和氢能装备领域持续发力。这次募资没有“撒胡椒面”,而是集中资源投向高成长性的绿色制造和氢能赛道,说明管理层的战略思路是清晰的。
而且,把一部分资金用于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也显示出公司在扩张的同时注重技术积累和现金流安全。特别是在当前整体市场资金偏谨慎的环境下,能顺利推出定增计划,本身就说明公司具备一定的融资信用和投资者认可度。
作为电力改革概念股,双良节能近期受到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机构的关注。虽然页面中夹杂了不少无关信息,比如比特币行情、明星八卦等,但核心逻辑并没有被掩盖——在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背景下,具备技术和产能储备的企业正在获得资本青睐。
在我看来,这次12.92亿的定增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融资,更像是对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路线的一次公开投票。如果项目顺利落地,双良节能有望在绿氢装备制造领域建立起先发优势。当然,后续还需紧盯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与产能消化能力,毕竟资本市场最终看的是业绩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