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SH600436)$
股价暴跌63%,黄牛们折价甩卖“药中茅台”!
2025年三季报显示,片仔癀肝病用药板块的销量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作为一代“药茅”,其核心产品在连续提价之后,正面临“价升而量缓”的市场困境。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从2021年高点484元暴跌至2025年的179元,市值蒸发1800亿,跌幅高达63%。二手市场,其产品也从黄牛价1600元一粒难求,跌至如今400元的“甩卖”境地。
与原材料涨价的双重重压之下,片仔癀正面临一场残酷的价值重估。
01“药茅”片仔癀的十年市场沉浮
片仔癀曾经的辉煌下写满“稀缺”二字,凭借国家绝密配方的光环,以及天然牛黄、麝香等昂贵的原料壁垒,其3克的锭状产品从2015年的320元涨至2023年的760元,成为福建等地区高端商务宴请中与茅台并列的“硬通货”。

但盛景难续,2024年肝病用药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增速进一步放缓。核心症结不仅在于价格,更在于技术与临床的双重局限,760元的售价已触及消费天花板,而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的占比高达九成,对稀缺原料的强依赖让片仔癀在技术迭代上陷入被动。
尽管片仔癀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近三年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6%),但其投入占比依然仅为2.65%。显然,这种强度远不足以支撑原料替代或工艺革新,面对高昂的成本压力,片仔癀只能选择继续提价。
与此同时,护肝市场需求正经历结构性变化。京东健康《2025科学护肝消费洞察报告》指出,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成分明确、机制清晰的科学护肝产品。这也让依赖传统配方叙事的片仔癀逐渐失势。
事实上,国内权威肝病专家周教授早就提出,片仔癀"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能吃",尤其对非病毒性肝病(如脂肪肝)缺乏临床数据支撑,这与其被当作“万能护肝药”的市场认知存在明显矛盾。
02新兴技术崛起,有望填补市场缺口
据京J东健康数据,华东核心市场消费者对成分模糊的传统护肝产品选择率同比下降19%。片仔癀作为国家级保密配方,其具体成分比例、作用机制始终不透明,导致47.5%的消费者因“成分问题”而放弃购买。

面对这一困境,我国科研团队开始探索传统护肝药之外的新路径。其中,“科学成分+机制明确”的产品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也使得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LIVER PURE”意外走红!
据《凤凰》等主流媒体报道,该产品由香港生科企TS研发,立足担子菌提取物、AKK001国产菌株、二氢杨梅素、四氢姜黄素等前沿护肝成分,构建起“调节菌群-抗炎免疫-激活肝代谢”的三位一体干预机制。底层逻辑是“干预细胞修复通路”,让原本难以感知的肝脏负担得到及时化解——每一步作用均清晰可追溯。
或许正得益于扎实的科研背书,商智数据显示,”倍-清-肝“一经推出便积累了稳定客群,多为江浙沪、珠三角等地35-65岁的金融、IT从业者,尤其看重其对“酒局后头痛”、“熬夜乏力”等问题的针对性改善。该产品在京东复购率达67%,评论区多提及“成分清晰”、”效果可感”等正向反馈。
03护肝市场从“原料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
不难发现,消费转向下,传统护肝模式困境凸显,产业转型面临两大核心命题:对稀缺原料的高度依赖,以及现代化科学叙事的缺失。如今靠稀缺性营销或传统配方背书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行业亟待从“原料依赖”转向“技术驱动”。
这种转型趋势也在市场表现中已清晰显现:像“片仔癀”等依赖名贵原料配方的产品陷入增长瓶颈;而技术驱动的科学护肝类产品,在电商平台增速远超传统类。
据《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整个护肝市场正以每年15%的速度扩容,预计2027年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技术驱动型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份额将从当前不足10%跃升至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