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回应3亿吨产量目标及资产负债率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11月19日,兖矿能源(600188.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就外界高度关注的“3亿吨原煤年产量”实现路径、西北矿业并购后的业绩承诺,以及公司偏高的资产负债率等问题作出回应。这一披露不仅揭示了公司中长期战略的推进节奏,也进一步明确了其在产能扩张与财务稳健之间的平衡思路。
根据资料,兖矿能源在2021年提出力争5到10年内实现原煤年产量3亿吨的目标。目前,公司在产、在建及规划矿井合计产能已达3.2亿吨/年,并明确将于2030年前如期达成目标。今年上半年,商品煤产量达7360万吨,同比增长6.5%。公司预计全年商品煤产量将突破1.8亿吨,对应原煤产量约2.2亿吨。2026至2030年间,还将释放约7000万吨新增产能。此外,公司表示将持续关注境内外优质资产并购机会,拓展外延增长空间。
另一大焦点是今年7月完成收购的西北矿业。此次交易为同一控制下合并,带来约3000万吨/年商品煤产量。为保障股东利益,原股东方承诺西北矿业2025—2027年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1亿元,若未达标或评估值下滑,将以现金补足差额,机制设计较为严谨。
而在财务层面,截至2025年6月底,兖矿能源资产负债率为63.68%,较年初上升0.78个百分点,引发投资者关切。对此,公司强调正“双管双控”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在保障分红、投资和运营支出的同时,持续推进降杠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五年分红比例均保持在60%以上,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达850亿元,2023—2025年度政策更是明确每年分红不低于0.5元/股且占净利约六成,显示出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看到这里,我其实挺佩服兖矿能源的战略定力。3亿吨产能不是喊口号,而是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资源支撑——现有产能布局已超目标需求,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智能化水平也走在行业前列。从内蒙古转龙湾矿日产3.5万吨、仅需2人巡检,到南屯煤矿薄煤层“1+2+1”模式减员50%,再到AI模型优化洗选工艺年增效300万元,这些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生产力变革。
但我也不会忽视风险点。63.68%的资产负债率虽在能源行业中不算极端,但叠加未来几年产能扩张带来的资本开支压力,现金流管理将更为关键。好在公司设置了严格的并购对赌机制,又维持着高分红承诺,说明管理层在意资本市场反馈。
总的来说,兖矿能源正在走一条“稳增长+控风险+强技术”的复合路径。如果后续能持续兑现产能释放节奏和智能化红利,3亿吨目标或许不只是量的跨越,更是质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