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市场最抢眼的一幕,属于一只长期沉寂的建筑股——上海建工。9月12日,这只股价仅2.65元的个股突然放量大涨,全天成交额高达14.09亿元,成交量达5.51亿股,创下年内收盘新高。而推动这场行情的核心导火索,并非来自它深耕多年的建筑工程主业,而是旗下一座远在非洲的金矿。
金矿暴增,价值浮出水面
真正点燃市场情绪的,是上海建工间接持股60%的扎拉矿业所持有的科卡(Koka)金矿。最新数据显示,该金矿资源储量较此前采信的储量增加了33.89万盎司,相当于人民币约42.72亿元的价值增量。要知道,这座位于厄立特里亚的金矿早已实现量产,年产量稳定在8万盎司以上。这次储量上调并非勘探新发现,而是对既有资源的重新评估和确认,意味着资产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一大截。
对于一家主营业务面临压力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意外之喜”无疑极具吸引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8.04%,归母净利润也下降了14.07%。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价值超40亿元的黄金资产浮现,自然成了投资者重新审视其估值逻辑的关键支点。
市场为何买账?
我之所以认为这次上涨有底气,是因为资金结构透露出了不一样的信号。当天主力资金净流入接近4.8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更关键的是,超大单买入中机构席位占比超过一半。这说明不是散户在追高狂欢,而是专业资金在主动布局。他们看中的,或许正是这块被低估的黄金资产带来的重估空间。
此外,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叠加效应。公司在城市更新、生态环境等领域新签合同已达302亿元,新兴业务正在发力;近期还成功发行了低成本债券,财务结构得到优化。再加上MACD指标在9月上旬形成金叉,技术形态转强,吸引了一批趋势投资者入场。
而作为上海本地国企,身处“上海国企改革”概念活跃的风口之中,也享受到了一定的板块溢价。黄金概念当日整体上涨1.31%,虽然多数黄金股并未直接受益于科卡金矿的消息,但市场情绪的升温无疑为上海建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层变动背后的深意
就在股价飙升的同一天盘后,公司公告董事长杭迎伟因工作调动辞职,距离其原定任期结束还有近20个月。这位曾任上海市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的高管,执掌上海建工尚不足两年。他的突然离任,难免引发外界对公司未来战略走向的猜测。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预示着新一轮人事安排即将落地。在一个资产价值刚刚被重新定义的时间点进行管理层交接,或许意味着上级单位正着手推动某种资源整合或战略调整。当然,目前尚无明确信息指向继任人选,但我倾向于认为,这种变动未必是坏事,反而可能为公司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说到底,上海建工这一波行情,表面看是金矿消息驱动的题材炒作,实则是一次基本面预期与资产价值重估的共振。当一座价值40多亿的金矿从账底浮出水面,谁又能说这只是一场短暂的狂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