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体产业看上去拿着一手好牌,背靠一棵大树,经营表现却是一言难尽?一句话,概括言之就是中体产业并没有获得任何国家体育IP,而体育IP才是体育产业最有价值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资产。而所有的体育IP都掌握在各个体育协会手上,各个体育协会无意让渡任何的体育IP的商业利益。
目前的改革,可以理解为:在确保国家队成绩(政治任务)基本盘的前提下,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倾斜,同时艰难地触动协会的利益。
未来的破局路径将是:
渐进式改革:很难一刀切。会继续以CBA等为样板,在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上推行“管办分离”,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外围突破,倒逼核心:继续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体育休闲、体育培训、智能体育等垄断性较弱的领域,做大市场蛋糕,用外部繁荣的市场环境来倒逼核心领域的改革。
法治化与标准化:通过完善《体育法》及相关法规,明确各类体育主体的权、责、利,特别是对体育IP的产权进行清晰界定,为市场化运作奠定法律基础。
对于中体产业而言,它正处在这个宏大破局进程的漩涡中心。它的机遇在于,国家希望它成为破局的“利刃”和市场化标杆;它的挑战在于,它需要在旧体制与新市场之间艰难地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它的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总结:较高层的意图是,在保证金牌的前提下,既要体育产业化,又要破除体育协会的既得利益。换句话说,针对不可能三角,全都要,既要又要还要,那个唯一的钉子就是体育协会。
什么是不可能三角,即金牌、体育产业、体育协会商业利益,这三者不可能全部同时满足。现在开始的体育改革,就是破这个不可能三角,核心钉子就是那个体育协会的商业利益。
改革的阻力和钉子来自各个体育协会的商业利益。为什么体育协会的阻力那么巨大?因为它跟JINPAI捆绑在一起了。
技术层面,核心是对体育IP进行产权界定,即确权。在国有资产的各个领域,早就完成了,偏偏在体育领域还是零。很显然,国家级体育IP毫无疑问属于国有资产,至少是包含有国有资产成分。
国有资产不可动摇、国有资产不可流失,这一理念今天已经深入人心。
国有资产的处置,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
对体育IP进行产权界定、确权,其中属于国有资产的部分,将进行授权管理、授权经营。
上个月,中体产业曾在互动中表示,今年下半年将与中足联落实联赛的具体商业开发合作事宜。是属于中体产业与中足联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