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2日,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科技”)亮相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展会期间,公司同步举办投资者交流活动,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陈慧,质量总监、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张凯,中船科技科信部、风电+融合运用研究专家闵烨等出席,全面解读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战略布局、绿色燃料业务实质性进展及海上风电技术突破等核心内容,回应资本市场关切。
绿色燃料业务多点突破
陈慧在致辞中表示,中船科技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新能源业务核心上市平台,依托军工装备制造底蕴与海洋基因,构建“风机制造+风电开发”风电产业格局,并聚焦“海上风电+”融合战略,推动风电与海洋牧场、绿色航运、绿色燃料等产业协同发展。
针对绿色燃料这一核心增长极,陈慧表示,中船科技正打造“风电-氢-氨-醇”绿色产业链,利用风力发电制备绿氢,进一步合成绿氨、绿色甲醇等燃料,既解决风电消纳问题,又为航运等高排放行业提供了有效的减排解决方案。
中船科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方案。据了解,该公司正逐步推进“海上文旅、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绿色燃料”为四大核心业态的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方案的研究,目前已在多个沿海城市布局,并获多地政府认可和支持。
此外,中船科技在绿色燃料业务方面取得了多项实质性进展。技术路线上,该公司顺利完成生物质气化中试,实现百吨级生物质纯氧气化技术路线关键突破;产业布局上,该公司采取“由陆到海”策略,其绿色甲醇项目推进顺利,已与主要客户签订绿色甲醇销售合同;同时,该公司还完成海上制备绿色甲醇方案论证,将为海上就地制备及加注奠定基础。
海上陆上风电成果显著
在风电技术创新方面,中船科技相关负责人首先概述了行业前景。近10年间,我国风电装机量从13075万千瓦增长至52068万千瓦,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达1亿千瓦,市场空间广阔。
陆上风电领域,中船科技在超低风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超低风速区域资源量占陆上风电30%以上,但开发量不足20%,是重要蓝海市场。”该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船科技已在重庆成立超低风速创新联盟,牵头研制功率超5兆瓦、风轮直径220米以上的专用机型,攻克长柔叶片气弹稳定性等核心技术,预计明年推出样机并示范应用。同时,中船科技在叶片防雷、可降解材料应用、构网型风电技术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源网荷储项目在新疆、敦煌等地实现良好落地。
海上风电作为中船科技核心优势领域,成果突出。上述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该公司18兆瓦海上风机于2022年底全球首发,2024年在辽宁营口风场装机后,运行超一年的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标表现优异,凭借技术优势逐步打开市场,订单持续增长;25兆瓦机型关键部件开发完成,预计年内或明年初推出。此外,在智能化运维方面,该公司正探索海上风机智能运维与大部件无吊装船更换技术,降低运维成本。
详解发展核心问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船科技相关负责人针对产业链整合、市场份额、盈利预期等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逐一回应。
其中,在业绩方面,陈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们正处于战略调整期。2024年,我们主动压缩低质量订单,并推进机型升级与人员结构优化,这些举措导致业绩短期承压。但长期来看,中船科技未来具备多重支撑:一是根据‘滚动开发’的经营策略,风电站转让业务将贡献稳定利润,可弥补装备制造板块短期亏损;二是绿色燃料、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等新业务进入关键期,有望成为新增长极;三是行业增长空间明确,我们将充分受益于产业发展红利。”
陈慧表示,中船科技将持续依托中国船舶集团产业链协同优势,同时聚焦ESG发展,以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穿越行业周期,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