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国际刚刚开完一场备受关注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浮出水面:为什么公司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滑31.68%?答案来了——主要来自煤炭板块的拖累。报告显示,当季投资收益为5.97亿元,而这一数字的缩水,直接与煤价下行相关。董事会秘书秦介海在会上明确指出,煤炭价格波动是影响该部分收益的核心因素,未来走势也将继续受此变量主导。
在这场由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提供平台支持的线上交流中,管理层多次强调成本控制和主业稳健运营的重要性。面对投资者关于“是否具备新盈利增长点”的提问,秦介海回应称,公司将持续聚焦电力主营业务,提升整体收益水平,并通过长协煤等手段对冲煤价波动风险。这意味着,华电国际目前并未打算大规模转向非核心领域,而是选择在现有能源结构下优化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煤价当前处于低位,但公司已开始未雨绸缪。针对“若未来煤价反弹如何应对”的问题,管理层提到正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锁定采购成本,以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冲击。这种策略虽不能完全消除周期性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营的可预期性。
至于更远期的展望,有投资者直接询问2026年的业绩预期。对此,公司保持谨慎态度,表示经营成果将取决于煤炭价格、上网电价以及发电量等多个外部因素,目前尚难给出具体预测。不过,其表态中反复出现“努力控制成本”“持续回报股东”等措辞,透露出稳字当头的管理基调。
说实话,听完这场说明会,我的第一感觉是:华电国际依然走在一条典型的火电企业路径上——高度依赖传统能源价格环境,盈利弹性受限于上下游夹击。虽然它试图用长协机制稳住燃料成本,但在电价市场化尚未完全落地、新能源转型仍在推进的大背景下,这类企业的业绩波动恐怕难以根本避免。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回应足够务实。没有画大饼,也没有过度承诺,而是坦承受制于煤价,专注主业改善。这或许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但对于追求稳定分红、能承受一定周期波动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透明度反而是一种加分项。
从股价表现看,最新报收5.17元,微跌0.39%,成交额达3.67亿,说明市场情绪总体平稳,并未因业绩细节出现剧烈反应。短期来看,如果没有突发性的政策或能源价格异动,华电国际大概率仍将维持震荡格局。真正的拐点,或许要等到整个电力系统改革进一步深化,或者公司在绿电转型上有更具实质性的突破动作。在此之前,它仍是一家需要“看天吃饭”,但努力让自己吃得稳一点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