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获批解散,成为近期中小银行改革重组浪潮中的又一典型案例。11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大连监管局已批复同意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解散,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网点及人员将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承接。这意味着这家曾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村镇银行正式退出独立法人序列,转而融入母行体系。
根据批复要求,该行在收到文件后须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在15个工作日内缴回金融许可证,同时依法完成注销登记。这一流程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村改支”(村镇银行改为支行)的操作在全国多地持续落地。例如,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与鹤山珠江村镇银行已于近日公告拟被广州农商行吸收合并;哈尔滨银行也通过股东大会决议,计划吸收合并重庆及黑龙江境内的四家融兴村镇银行。而在海南,海南农商行已获批承接3家长江系村镇银行的资产与业务,另有3家的风险化解方案也在推进中。
这些动作背后,是监管层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结构优化的系统性布局。早在2020年底,原银保监会就发布通知,鼓励主发起行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化解村镇银行风险。进入2024年后,此类改革明显提速,至今已有上百家居村镇银行以不同形式“离场”。其中,由主发起行直接承接、实现集约化管理,已成为主流模式。这种路径既能保障客户权益和服务连续性,又能有效遏制因内部治理缺陷、资本不足或资产质量恶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我注意到,这类整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裁撤,更是一种资源再配置的过程。许多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确实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但随着数字金融普及和银行业整体向规模化发展,部分机构因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业务同质化严重,难以独立生存。与其让其长期“带病运行”,不如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有序出清或回归母体,反而有利于提升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健性。
就本次事件而言,浦发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全面承接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本质上是一次内部资源整合。从公开数据看,浦发银行目前股价为11.62元,单日涨幅1.22%,成交额超10亿元,市场流动性稳定。这说明其整体经营状况具备支撑此类整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由母行兜底的模式,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储户和区域金融稳定的冲击,体现了当前监管框架下“精准拆弹”的处置思路。
在我看来,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村镇银行纳入主发起行管理体系。这不是收缩,而是进化——当金融毛细血管需要更强韧的支撑网络时,与其各自为战,不如织网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