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菱环境两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完成,合计减持近700万股,这一消息在今日资本市场引发关注。根据公司10月17日发布的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广东申菱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申菱投资”)与众承投资——陵水新众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顺利完成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此次减持共涉及股份约69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183%,套现金额按平均价计算超4亿元。
从具体减持路径来看,申菱投资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01.55万股,均价32.69元/股;同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266.05万股,均价高达54.72元/股,时间跨度从8月4日至10月16日。而众承投资则全部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在8月13日至10月16日期间减持430.55万股,均价为58.77元/股,明显高于其他渠道。整体来看,本次减持均价加权后约为57.22元/股。
减持完成后,申菱投资持股比例由13.53%降至13.15%,众承投资则从8.73%下降至6.11%。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股东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但本次减持并未影响公司控制权结构,也不会对公司治理和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公告也明确指出,此次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且与前期预披露计划一致,不存在违规行为。
看到这份公告,我第一反应是:这轮减持节奏把握得相当精准。尤其是众承投资选择在近两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集中退出,均价接近60元区间,而当前股价为61.20元,仅微跌6.13%,说明市场虽有反应,但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结合近期环保产业政策动向来看,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城市水环境治理,申菱环境作为专注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本身具备一定政策受益属性。
更值得思考的是,融资租赁模式正成为像申菱这样重资产环保企业的关键融资工具。通过租赁先进设备,既能缓解初期资金压力,又能加速技术迭代。这种轻资本扩张路径或许正是其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原因之一。尽管短期有股东退出,但从基本面看,公司在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的成长逻辑并未动摇。
当然,我也不会盲目乐观。股东减持本身就是市场化行为,尤其是一致行动人在股价相对高位适度套现,属于正常资本运作。关键是后续是否有新的机构接盘、成交量能否维持稳定。目前876万的单日成交量和5.45亿成交额显示流动性依然健康。
总的来说,这次减持更像是阶段性收益兑现,而非对公司前景的否定。只要主营业务持续跟进政策导向,保持技术和项目的落地能力,短期的股权变动不足以撼动其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