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伟股份H股基础发行1.04亿股,每股34港元,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34.33亿港元——这场备受关注的港股上市进程,终于在2025年11月中旬落下关键一子。根据公司11月16日发布的公告,此次全球发售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7.9倍认购,国际发售也实现4.08倍认购,反映出市场对这家新能源材料龙头的基本认可。按计划,中伟股份的H股将于11月17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本次发行中,香港本地投资者参与热情明显高于国际配售端,27.9倍的超额认购率说明散户和本土机构对其成长逻辑有一定信心。而从结构上看,90%的股份面向国际市场配售,体现出公司更侧重引入长期战略资本与海外机构投资者。募资所得将主要用于扩大锂电池前驱体及新能源金属产品的产能,并加强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位置。
回看中伟股份的成长轨迹,自2014年成立以来,它踩准了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关键节点。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从2017年末的20.29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746.94亿元,营收更是从18.61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02.2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步增长超百倍。目前公司在全球布局十大产业基地,员工总数超过1.6万人,已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中伟这十年走得很稳也很狠。作为深度绑定动力电池上游的关键玩家,它的扩张路径清晰:靠技术迭代打开高端市场,用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在行业高景气周期中快速垒高护城河。这次港股融资,不仅是资金补给,更是国际化品牌升级的重要跳板。
但我也始终保持一份谨慎。当前锂电材料行业早已不是蓝海,宁德时代自建前驱体产线、比亚迪垂直整合能力极强,中伟既要面对客户变竞争者的压力,又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产能过剩的风险。尤其是在全球新能源增速边际放缓的背景下,未来增长能否持续兑现,仍需打个问号。
所以在我看来,这笔34亿港元的净融资,既是机遇也是考验。钱怎么花,比能不能融到钱更重要。如果能真正投出技术和效率优势,中伟有望在“三国杀”格局中守住自己的生态位;但如果只是盲目扩产,恐怕会在接下来的洗牌中被反噬。投资这类成长型赛道股,我们看的不只是当下数据有多亮眼,更是管理层的战略定力和执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