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微芯片通过多项认证,国产替代再进一步
国科微(300672.SZ)近日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其自主研发的固态存储主控芯片已成功通过国密、国测双认证以及自主原创认证,并具备实现全国产供应链交付的能力。这一进展标志着公司在构建自主可控存储生态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公司表示,目前在固态存储领域已形成“固态硬盘控制芯片+行业固态硬盘产品”的双轮驱动商业模式,持续强化技术研发与生态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该主控芯片搭载了国产嵌入式CPU IP核,从核心架构层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避免对国外技术路径的依赖。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可控性,也为在信创、政务、军工等高安全要求场景下的应用铺平了道路。此外,国科微还同步推进无线通信领域的研发进度:Wi-Fi 6 2T2R无线网卡芯片已完成开发和调试,正逐步导入国内主流电视厂商、运营商方案商及网卡制造商,部分客户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在此基础上,集成Wi-Fi 6 1T1R与蓝牙功能的Combo芯片也已完成回片调试,功能和性能表现正常,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客户导入流程。
我看国科微:技术落地才是硬道理
说实话,看到国科微这次披露的信息,我是有点意外的。不是因为技术本身有多震撼——毕竟主控芯片和Wi-Fi 6都不是全新概念——而是因为它把“认证通过”和“全国产交付”这两件事真正做实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通过国密国测双认证”意味着产品已经满足国家对信息安全产品的强制性标准,尤其是在政府采购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这是准入门槛。而“自主原创认证”更是对核心技术自主率的权威背书。这意味着,国科微的芯片不只是贴牌或改版,而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团队主导设计、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产品。
我特别关注到“全国产供应链交付”这一点。在过去几年里,不少所谓“国产芯片”其实仍依赖境外封装测试或EDA工具,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就容易断链。而国科微能实现全链条国内交付,说明它已经打通了从设计、IP核、制造到封测的多个环节,这种能力在当前国际科技博弈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当然,市场反应也很真实——股价当日下跌2.09%,收于110.51元,成交额达11.63亿元。这说明投资者并没有盲目追捧消息,反而更看重实际订单和量产节奏。毕竟,芯片行业拼的不是谁发布得快,而是谁能稳定出货、规模化落地。目前Wi-Fi 6产品虽已有小批量试产,但大规模放量还需观察2025年Q4 Combo芯片的客户导入情况。
总体来看,国科微正在走一条扎实的技术积累路线。它不像某些概念股靠炒作前行,而是在信创大框架下默默补链。我对这类企业保持长期关注,因为真正的国产替代,终究要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企业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