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氏股份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核心生产指标改善。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登陆创业板。上市10年以来,温氏股份持续跨越发展,穿越行业周期。
温氏股份董事、总裁黎少松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公司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打造百年温氏品牌,助力我国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
跨越发展穿越行业周期
日前,温氏股份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757.8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2.5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3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81亿元。前三季度,公司累计销售生猪(含毛猪、鲜品和仔猪)2767万头,累计销售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9.45亿只。
报告期内,温氏股份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49.4%,资金安全和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积极回报股东,在兼顾未来业务发展及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公司前三季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19.9亿元(含税),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38%,目前已实施完毕。
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主营业务是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自成立以来,公司紧紧围绕主业,坚持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目前已发展成一家现代化农牧企业集团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以来,公司持续跨越发展,主要经营指标大幅增长,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482亿元增至2024年的1049亿元,总资产从2015年的327亿元增至2024年的939亿元。
黎少松表示,自成立以来,温氏股份坚持以“自信、诚信、稳健”为底色,深耕农牧食品“永续”赛道,坚守高质量发展初心。上市以来,公司实现了营收超千亿、总资产近千亿的“双千亿”跨越,资产实力持续增强,养殖主业规模领先。
数据还显示,上市以来,温氏股份累计实现净利润474亿元,现金分红总额累计为301.1亿元。同时,公司带动万千农户共享产业红利。2015年至2025年9月底,公司合计支付给合作农户养殖费用超961亿元。
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
今年11月1日,温氏股份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智慧养殖的数字化底座,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共同探索养殖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早在1990年,温氏股份就开启信息化探索之路。近年来,温氏股份持续提升工业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2021年,温氏股份开始与华为合作,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方位的数智化体系。今年以来,公司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AI)等数智化应用场景,并已初见成效。此外,公司还搭建并部署了内部私有化的AI大模型平台,用于辅助生产、销售、采购、管理和技术研发,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据介绍,最新的华为和温氏股份战略合作将重点围绕建设运维“温氏云”、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能源、软硬件联合创新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此次合作,温氏股份将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双方将充分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进养殖行业数智化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黎少松表示,公司将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与华为紧密协作,聚焦核心场景,推动IT与生物技术加速融合,打造畜牧养殖行业标杆,共同为畜牧养殖行业赋能。未来,公司将继续把数字化、智能化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革管理思维,重构业务流程,重塑管理体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引领畜牧业数字化发展。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温氏股份深耕畜禽养殖全产业链,构建了覆盖畜禽育种、饲料配制、疾病防控、智能养殖等环节的核心技术体系。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48.1亿元,科技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完成从传统养殖到智慧农牧的升级。
按照规划,未来温氏股份将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增长,推动业务稳健发展。“未来公司将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致力于成为‘成长的温氏、科技的温氏、绿色的温氏、有担当的温氏、高质量的温氏’。”黎少松说。
对于市场关注的生猪产能调控政策,黎少松表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主动配合淘汰低效产能,合理调降能繁母猪数量。同时,公司将聚焦生产经营核心,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成绩持续改善,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长期稳健运营。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温氏股份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据介绍,目前公司已明确出海方向并成立探索团队。依托于动物保健、农牧装备和环保等相关业务多年出海积累的经验与渠道,公司将优先推进肉鸡业务出海,再逐步将猪业、鸭业推向海外市场,挖掘国际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