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嘉微与苍穹数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国产高性能GPU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打造“国产GPU+国产GIS平台”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国内关键基础软件与核心硬件生态融合迈出实质性一步,也释放出国产化替代在垂直行业加速落地的信号。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合作聚焦于景嘉微的JM11芯片与苍穹数码自研的KQGIS地理信息平台、KQRS遥感智能服务平台之间的适配优化。双方计划在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应急救援、低空经济、工业软件以及时空智能服务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发行业级解决方案,并通过品牌联动、市场共拓的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此外,协议还提及将建立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交流机制,推动前沿技术研发和国产软硬件生态体系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该协议属于战略性框架协议,不涉及具体交易金额,也不需提交董事会审议,后续合作进展将以正式合同为准。景嘉微方面也在风险提示中明确指出,目前尚无法预计协议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但从战略层面看,此举显然契合其长期布局方向——即从单一GPU芯片供应商向“硬件+生态”综合能力体转型。
看到这里,我其实挺感慨的。景嘉微作为国内较早投身自主GPU研发的企业之一,过去常被质疑产品应用场景有限、生态支撑薄弱。而这次牵手苍穹数码,恰恰是在补短板。苍穹数码虽非大众熟知的品牌,但在政务、国土、城建等领域深耕多年,客户覆盖大量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具备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和渠道资源。这种“硬科技+深场景”的组合,比单纯的技术突破更值得期待。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信创推进节奏加快的大背景下,单纯的国产化已经不够,“好用且高效”的全国产链条才是最终目标。JM11芯片若能真正跑顺GIS这类对图形处理、空间计算要求较高的专业软件,说明其实际性能和兼容性正在经受住考验。这不仅是景嘉微的技术验证机会,也是整个国产GPU赛道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清醒。类似的战略协议市场上并不少见,最终落地成效如何还需观察。但从近期景嘉微接连与安超云、吉大正元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来看,公司在生态拓展上的动作明显提速。如果这些合作能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转化为实际项目订单,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总的来说,我不把这份协议当作短期炒作题材,而是视作一个趋势性信号:国产芯片的价值兑现,正从“能不能做”转向“能不能用”,而谁能率先打通行业闭环,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信创升级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