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嘉微是中国GPU(图形处理器)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军用和信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行业地位:
一、技术实力:国产替代核心力量
1. 自主研发与专利积累
景嘉微是国内唯一实现GPU芯片完全自主可控并规模化应用的企业,拥有从架构设计、算法模型到硬件实现的全链条技术能力。截至2023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31项(含193项国家发明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119项。其JM系列GPU芯片(如JM5、JM7、JM9)已完成与国产CPU(龙芯、飞腾)、操作系统(麒麟、统信)的深度适配,实现全国产化替代。
2.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比达50.98%,2024年第一季度单季研发投入超7000万元。最新JM11系列GPU芯片单精度浮点性能达30TFLOPS(部分资料显示为6TFLOPS),支持多卡互联和混合精度运算,已适配DeepSeek等AI大模型,填补了国内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空白。此外,景宏系列智算模块可满足云端AI训练和推理需求,技术指标接近国际中端水平。
3. 行业标杆地位
景嘉微被业内称为“中国英伟达”,其技术路径被视为国产GPU破局的代表之一。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核高基”专项,产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关键领域,技术可靠性获得军方和信创市场高度认可。
二、市场地位:军用与信创双轮驱动
1. 军用市场绝对领先
景嘉微的图形显控模块在国内军用飞机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我国新研制的绝大多数军机均采用其产品。同时,公司在小型专用化雷达领域(如空中防撞雷达)具有先发优势,技术实力对标国际军工巨头。
2. 信创市场快速扩张
在国产替代政策推动下,景嘉微已占据国内信创GPU市场30%的份额,预计2028年将提升至50%以上。其JM7和JM9系列芯片广泛应用于党政机关、央企办公场景,2023年信创业务营收占比达4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消费与AI市场加速布局
公司正从“专用”向“专用+通用”转型,JM11系列芯片已支持游戏、云计算等消费级场景,并与旌宇等厂商合作推出国产显卡。在AI领域,景宏系列智算模块已进入中国移动万卡智算中心,支撑BlackEye多模态大模型训练。
三、行业影响力与政策支持
1. 国家队身份与资源倾斜
景嘉微是国家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其发展得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支持,2018年大基金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2.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
公司通过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在生态方面,景嘉微积极参与开源项目,推动GPU与国产软件、整机的适配,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3. 国际竞争与政策红利
在美国对华GPU出口限制加剧的背景下,景嘉微作为国产替代核心标的,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开源证券等机构将其列为算力端重点推荐企业,认为其有望在AI算力需求爆发中抢占先机。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1. 技术差距与生态短板
尽管JM11系列性能有所突破,但其显存带宽(1024bit DDR4)和软件生态(如CUDA替代工具成熟度仅为30%)仍落后于NVIDIA A100等国际产品。公司需加快提升算力密度和开发者社区建设,以应对摩尔线程、沐曦等国内竞品的竞争。
2. 市场拓展与盈利压力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5.99%,主要因军用订单周期性波动和消费级市场尚未放量。不过,定增募资38.33亿元用于高性能GPU研发,有望推动JM11系列在2025年实现规模化销售,带动业绩增长。
3. 战略机遇与长期潜力
随着信创市场扩容(预计2025年规模突破2万亿元)和AI算力需求爆发,景嘉微有望在政策红利和技术迭代中持续受益。机构预测,其2025年营收将达14.53亿元,2026年净利润或突破3.68亿元,成为国产GPU国产化替代的核心受益者。
总结
景嘉微是中国GPU领域的“国家队”,凭借自主可控的技术实力、军用市场的绝对优势和信创领域的快速扩张,稳居国内GPU行业第一梯队。尽管在国际竞争和生态建设上仍需突破,但公司在政策支持、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协同上的优势,使其成为国产替代和AI算力革命中的关键力量。未来,随着高性能GPU产品的持续迭代和消费级市场的逐步打开,景嘉微有望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
#收盘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