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前言
世界不可信,什么自媒体什么大V,都是"白手套”——利益的工具;即使是众多的大模型,也不过是意识形态的奴隶。所以,我只信新华社、人民日报、最多加一个“新闻联播”。
202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锂电池领域,我国取得突破!》;7日,新华社发表《固态锂电池领域,我国科研团队取得突破!》;新闻联播差隔壁办公室的“央视新闻”今天一早争先恐后发出《#我国研究出可弯折20000次柔性电池#【赞!#我国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我于是不得不紧紧跟上说,“连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都开始推固态电池了,这股资本力量很强大——节后可以无脑买。”
我于是翻开早就准备好的“池子”,从“卖铲、价值量大、业绩确定、性价比高”四个维度进行再精选。
Ⅱ正文
我找出了两家,一家是设备、一家是检测(说起检测,它使我想起去年来一直推的柯基——淳中科技)。它们不一定涨得最好,但综合最符合上述三大标准。
一、为什么先看“设备+在线检测”而不是材料?
固态电池尚处0→1量产窗口,材料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仍未统一,且多数企业锁产能以“千吨级”中试线为主,短期业绩弹性有限。相反,“先把产线跑起来”是行业共识——谁先交付整线装备、谁就能享受“CAPEX→收入”一次性兑现,又符合“卖水人”逻辑。应该注意到,2025-2027年全球已公布新增中试/量产线超过180 GWh,对应设备采购额≈1,300亿元,CAGR>60%。所以,设备+检测才是产业链环节里“量最大、确定性最高”的一段。
二、价值量最大环节:前段-中段整线装备
1. 技术路径收敛→叠片+等静压成为全固态主流工艺,卷绕机被弃用,新增设备需求弹性最大。
2. 产能数据:单GWh固态电池线需叠片机≈80台、等静压设备≈12台、热压封装线≈6台,合计价值量4.5-5亿元,比传统锂电线高35%。
3. 交付节奏:2025H2-2026H1头部电池厂(CATL、比亚迪、国轩、亿纬)共24条中试线集中招标,仅先导智能一家已中标12条整线,市占率≈70%,锁定未来12个月最确定的业绩。
三、性价比最高的两把“铲子”
先导智能核心“知识点”:
整线装备龙头。
核心逻辑:叠片机+等静压+热压封装(全球唯一可交钥匙)。
2025E订单催化:韩国SK On 20亿元、CATL 9条线、比亚迪4条线——2025E固态装备收入45亿元,同比+210%。
业绩确定性:订单已排产至2026Q2,收入能见度100%。
估值性价比: 2025E PE 18×,低于锂电设备历史中枢25×,PEG 0.6。
东华测试知识点:
在线检测“卖水”,所有所有设备看门人。
核心逻辑:固态电解质膜+极片高频力学性能在线测试系统(无损、≤0.1 s/片)。
2025E订单催化:绑定先导智能等5家整线商,每GWh标配30套,单套售价120万元,毛利率>55%。
业绩确定性:2025E新增订单6亿元,利润弹性+180%。
估值性价比:2025E PE 25×,对应0.8倍PEG,仍低于科创设备均值。
具体来说:
1. 先导智能:整线“唯一交钥匙”——业绩确定性强
• 技术卡位:2024年推出1800 mm宽幅无隔膜叠片机,叠片速度0.08 s/片,良率>99.5%;等静压设备压力600 MPa,填补国内空白,比海外Quintus便宜30%。
• 订单公告:2025年3-9月连续中标12条固态整线,合计金额67亿元,已锁定2025-2026年70%产能;传统锂电装备提供规模摊销,固态新品毛利率>35%,高于平均8 p.p.。
• 估值:综合机构观点,2025E归母净利54亿元(固态贡献45%),对应PE 18×,2019-2023年中枢25×;若给予固态业务25×、传统业务18×,分部估值目标价92元,空间47.86%。
2. 东华测试:在线检测“铲子”——利润弹性最高
• 赛道稀缺:国内唯一能量产0.1级高精度力学测试系统的民企,固态电池需在无电解液环境下实时监测电解质膜与极片贴合强度,公司设备成为中试线“必配”。
• 商业模式:设备售价120万元/套,成本<55万元,毛利率>55%;每GWh需30套,对应价值量3600万元,远高于传统锂电检测环节。
• 订单&业绩:2025H1已获先导、利元亨、纳科诺尔等设备配套订单2.1亿元;全年预计新增6亿元,同比+200%,归母净利2.4亿元,同比+180%,对应PE 25×,显著低于科创设备均值38×。
• 催化剂:2025Q4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集中交付,公司检测模块为验收必检项,收入确认节奏快(发货即确认70%),2025E-2026E复合增速60%,PEG仅0.8。
四、结论:锁定“设备+检测”卖铲双雄
• 量最大:180 GWh新增产线→1,300亿元设备蛋糕,叠片/等静压/检测为净新增环节。
• 业绩最确定:先导智能订单已锁70%产能,东华测试绑定所有整线商,2025E收入能见度100%。
• 性价比最高:先导18×PE+PEG 0.6;东华25×PE+毛利55%+利润弹性180%,均低于可比历史中枢。
若固态电池2026-2027年进入放量井喷,“装备+检测”卖铲人将率先兑现业绩,而材料路线仍处混战阶段——两把铲子,足够分享全行业的第一桶金。
(注:先导估值为极端乐观假设)$东华测试(SZ3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