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五大AI资本支出增长:2024年为71%,2025上半年为72%(1季度放缓,2季度受关税影响大幅提升到超77%),下半年预计会下降到39%。2026年甲骨文资本支出指引350亿美元,相比2025年274亿增长30%(相比2025年增长高达254%大幅放缓),从微软等释放出的2026年资本支出,2026年五大AI资本支出明显放缓到低于30%是明确的,会导致AI产业链竞争明显加剧。
一. 产能连续暴增明确的,业绩不具有持续性!
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SZ300502)$ 投资回报率超过260%,中际旭创124%,高利润偶发性大(关税导致资本支出前置效应明显,短暂开工率大幅提升)。在大模型AI产业链中这个回报率英伟达也喊光模块大哥,远高于很多行业投资回报率30-40%,低技术门槛和更低的进入门槛,必然导致产能连会续大增!
如果产能继续像目前增加,服务器增收不增利的悲剧会在光模块上演(上半年 浪潮信息收入增加381亿,增长90%!净利润8.0亿,增加2亿,来自其它收益增加2.4亿,净利率低于1%,股价创新低不会远)。光模块被这样疯狂热炒(市盈率远高于英伟达,市净率20-30),必复制光伏隆基绿能 从70元跌到12元的悲剧!
技术门槛低,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9亿和3.3亿,占收入4.0%和3.2%,研发费用率已告诉技术门槛很低。算力芯片研发费用率高达10-15%。英伟达收入连续大增研发费用率连续下跌,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仍然达9.2%,可见技术门槛很高,中国也只有寒武纪和华为生产算力芯片,可光模块不到1年时间,新进入者超过15家,生产厂家增加到近30家。
进入门槛很低,投资10亿,增加产能500万只!
二. 国内光模块产能会连续大增,2026年产能会达到需求2.3-3.0倍
2024年底中际旭创产能2100万只,新易盛为1060万只,华为900万只,其它厂家产能都相对比较低(如华中科技仅300万只),这就是行业状况!2025年中期中际旭创产能2350万只,新易盛1520万只!2公司仍然在大扩能!
投资10亿增加产能500万只,2025-2026年很多厂家投资超过了10亿! 2025-2026年产能增加会远高于需求增加,2025年底总产能达到2024年底2.4倍!
原来主流厂家(中际旭创、新易盛、华为、$天孚通信(SZ300394)$ 、$光迅科技(SZ002281)$ 和华工科技等均在大扩能,特别是中小规模厂家2025-2026年产能均提升N倍,这些厂家包括华中科技(产能会达到2024底4倍)、光迅科技、东山精密(索尔思)、剑桥、海信通讯、联特、太晨光等。
新进入者连续增加,已超过15家,让总生产厂家数量接近30家。很多是上市公司或通讯产品公司,如光迅精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汇绿生态、兆驰科技。。。。
其它新进入者投资也比较高,如海光芯创等投资都达到了10亿,富士康要建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会成价格搅棍,立讯精密规模也大,也会是价格搅棍。
三. 800G和1.6T厂家间差距会连续缩小,参与的厂家会越来越多,价格喋喋不休是大趋势
所有厂家新建装置和研发都集中到800G和1.6T,已经有超过8家研发3.2T。
产能完成扩建或新建后,进入五大AI和英伟达供应体系需要通过认证,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了认证或正在认征中(大家规模提升后,认证变的相对容易了),今年4季度开始有效产能会连续大增。
800G:中际旭创、新易盛 、 华为、 天孚通信 、光迅科技、华工科技、东山精密、剑桥、海信、太晨光……等都可供货,且下半年通过美国公司认证的厂家越来越多。3季度竞争明显加剧,价格开始快速下跌,有的公司价格已破500美元。随着有效产能连续增加,4季度竞争会进入白热化,价格会迎来更大的下跌。
1.6T:华为、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华中、光迅科技和剑桥等均开发成功,仅等待客户需求安排生产,其它厂家也在加速推进研发,明年绝大部分厂家会具有生产1.6T的能力,厂家间竞争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