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锻科技突曝募投项目重大调整
精锻科技(300258)近日宣布对其“新能源汽车电驱传动部件产业化项目”进行多项重大调整:不仅增加泰国全资子公司为实施主体,新增泰国罗勇府为实施地点,还同步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从原定的2025年12月延期至2026年6月。这一系列变更已于2025年10月21日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与此同时,公司还披露了另一项操作: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因需使用承兑汇票或信用证向设备供应商付款,存在募集资金无法直接支付的现实困难,因此决定先以自有资金支付相关款项,再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该操作已获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通过,并得到保荐机构国投证券的无异议核查意见。
从资金使用进度来看,截至2025年9月30日,该募投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5.45亿元,投资进度为73.61%,整体募集资金使用率达79.86%。尽管偿还银行借款项目已超计划完成,但核心的产业化项目仍有一定资金尚未投放,且建设周期延长。
延期背后的战略考量
看到这个公告,我第一反应是:这并非简单的工期拖延,而是一次基于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主动战略延伸。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到,此次变更是为了“配合欧美客户需求”,提升生产效率与稳定性。把产能布局到泰国,不仅能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还能更贴近国际客户,缩短交付周期,增强响应能力。
我注意到,新增的实施主体——太平洋精锻科技(泰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注册资本高达15亿泰铢,显然是早有布局。如今将其正式纳入募投项目体系,意味着公司对海外产能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高度。这种“国内研发+海外制造”的模式,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海外市场门槛提高的大环境下,确实更具韧性。
至于项目延期,我认为不必过度解读为执行力不足。从73.61%的投资进度看,项目仍在稳步推进,延期更多是出于对建设质量与长期效益的审慎考量。尤其是在引入新生产基地的情况下,设备调试、人员培训、体系对接都需要时间,延后半年有助于确保投产后的稳定运行。
我如何看待这次调整?
站在投资者角度,我对这次调整整体持中性偏积极的看法。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管理规范性得到了保障——无论是自有资金先行支付还是专户监管安排,都符合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将募投项目与全球化战略深度绑定,显示出较强的前瞻视野。
但也不能忽视风险。短期来看,主力资金连续五日净流出,股价处于空方主导区间,市场情绪偏弱。财务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也说明主业承压。在这种背景下,募投项目的顺利落地更显关键。
我认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两点:一是泰国基地的实际建设进度是否能按2026年6月节点兑现;二是新能源汽车电驱产品的客户导入和量产节奏能否加快。只有产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这次战略布局才算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