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铁汉一口气宣布三大募投项目集体“收官”,拟将超5.9亿元节余及暂补流动资金永久补充运营所需,这一动作释放出强烈的现金流优化信号。在公司股价跌破2元、基本面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此举虽符合监管要求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但其背后折的业务转型困境与资金压力,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三大募投项目同步收尾,资金回流超5.9亿
根据2025年11月25日公告,节能铁汉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三项议案,涉及2016年配套融资、2017年可转债及2022年简易定增三类募投项目。其中,2016年项目节余677.1万元将用于永久补流;2017年可转债项目除节余资金447.4万元外,更关键的是将前期已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5.3亿元直接“转正”,不再归还;2022年定增项目则节余579.6万元。三项合计,实际补充流动资金总额高达5.91亿元。
这并非简单的资金用途调整,而是多个跨期项目集中进入收尾阶段的体现。尤其2017年可转债项目募集资金总额达11亿元,目前专户余额仅447万元,说明项目执行已基本完成或终止,资金使用效率趋于饱和。
补流背后的逻辑:降本增效与经营现实
公司解释称,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可按3% LPR测算,每年节省财务费用约1624万元,有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财务角度看,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日常经营确属合理操作,尤其对当前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而言,现金流管理至关重要。
但需注意,此次大额补流中,5.3亿元为此前已“暂补”资金的“就地转正”,反映出公司在过去一年已存在较大流动资金缺口。结合公司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连续亏损逾6年的事实,这种大规模、跨项目的资金再配置,更像是应对经营压力的现实选择,而非单纯的效率优化。
此外,多项PPP项目完工或终止,也暗示公司在传统生态建设领域的扩张节奏明显放缓。随着政策环境变化与地方政府财政承压,PPP模式风险上升,企业不得不收缩战线、盘活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