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短缺背后的行业冷暖
最近不少朋友来问我:老李啊,听说现在流感疫苗都断货了?这事儿还真让我想起菜市场抢白菜的场景——平时没人注意,突然降温了就全挤破头。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疫苗行业这波"倒春寒"。
疫苗断货为哪般
先看官方数据:11月前两周流感病例数呈现爆发式增长,疾控部门预测12月将迎来感染高峰。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多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出"疫苗暂时缺货"的通知。有意思的是,这轮短缺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比北方更紧张。
这种供需失衡背后,藏着个"冰火两重天"的行业现状。一方面流感疫苗产能实际过剩,全国17家企业拥有59个批文;另一方面企业近年深陷价格战泥潭,三价疫苗价格甚至跌破10元/支。这就好比菜农眼看白菜要烂在地里,突然遭遇寒潮又措手不及。
智飞生物的新机会
这时候智飞生物突然宣布四价流感疫苗获批上市,时机拿捏得很妙。这家以代理HPV疫苗闻名的企业,如今自主产品的四价和三价流感疫苗同时拿到"入场券"。要知道在当前环境下,手握新品就相当于寒冬里多件棉袄。
不过疫苗行业有句老话:"批文易得,市场难攻"。智飞虽然快速完成9省准入,但竞争对手华兰生物等老玩家早已占据渠道优势。这就好比新开的火锅店要和老字号抢客源,味道再好也得先解决"酒香怕巷子深"的问题。
行业的 paradox(矛盾现象)
最耐人寻味的是行业整体困境:疫苗接种率长期不足4%,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但企业却增收不增利。华兰疫苗上半年营收增长近七成,净利润反而下滑近两成;金迪克更惨,直接亏损近4000万。
这种怪现状源于两个"剪刀差":一是企业数量与市场规模的错配,二是价格战与研发投入的矛盾。就像开餐馆的比吃饭的还多,最后只能靠打折抢客,但打折的钱又从菜品质里抠。
普通投资者该注意啥
站在当下时点,有三点值得玩味:1. 短期看,疫苗企业Q4业绩可能因需求激增出现脉冲式增长;2. 中线要警惕价格战恶化,目前三价疫苗已逼近成本线;3. 长期还是要盯创新,比如佐剂疫苗等高端产品线布局。
不过要提醒各位,医药行业政策风险始终高悬。就像打疫苗要问医生,投资也得掂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波流感行情是"及时雨"还是"昙花一现",恐怕要等年报季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