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智飞生物在营收下滑超50%的同时,净利润下滑超七成。智飞生物将业绩下滑归因于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事实上,有疫苗“金牌代理”之称的智飞生物,手握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疫苗产品。在代理产品竞争提速、自主产品贡献有限的情况下,智飞生物从2024年下半年以来,已经陷入连续亏损的境地。
“黄金单品”不再“一苗难求”
智飞生物2024年营利双降,其中营收规模为260.70亿元,同比下滑50.74%,净利润为20.18亿元,同比下滑74.99%。从季度分布来看,智飞生物营收与净利润去年逐季度下滑,在第三、第四季度出现了亏损,对应的亏损额分别为8369.64万元、1.32亿元,加上今年第一季度3.05亿元的亏损,智飞生物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逐步扩大。
“主要产品受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推广工作未达预期”,这是智飞生物在财报中给出的业绩下滑原因。报告期内,智飞生物代理产品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进口23价肺炎疫苗、灭活甲肝疫苗的批签发量均出现下滑。
成立于2002年的智飞生物,主营业务集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15种产品上市,其中1种产品附条件上市,包括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流感等传染病的疫苗产品,其中代理产品包括HPV疫苗(四价、九价)、五价轮状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公开资料显示,除了新冠疫苗外,2023年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疫苗依次是HPV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智飞生物代理产品的“含金量”可见一斑。代理产品也一直是智飞生物的绝对业绩主力,2024年也不例外,报告期内代理产品贡献的营收比重达94.61%。其中,合作伙伴默沙东旗下的HPV疫苗仍是影响业绩的关键,年报显示,智飞生物从默沙东的年度采购额为263.77亿元,占公司年度采购总额的86.94%。
不过,智飞生物代理的这些产品,也不好卖了。目前国内市场获批的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产品,其中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市场由默沙东独占,进展最快的国产疫苗处于申报上市阶段。而随着供应量的日渐充足,一度“一苗难求”的九价HPV疫苗也变成“苗等人”。2024年,智飞生物代理产品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分别同比下滑95.49%、14.80%。
从约定采购额也能看出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判断。根据默沙东与智飞生物约定,HPV疫苗(四价、九价)在2021-2023年6月的基础采购额分别为102.89亿元、115.57亿元、62.60亿元,但在双方新签订的协议中,2024年-2026年的基础采购额分别为326.26亿元、260.33亿元、178.92亿元,在2024年达到销售高峰后,逐步减少。这也与市场预期一致,有研报分析,2025年后国内将有多款九价HPV疫苗上市,默沙东独揽市场局面将被打破。
默沙东还宣布,受整体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疲软及渠道库存高等因素影响,从今年2月起将暂停HPV疫苗产品向中国市场发货,这一决定至少将持续到今年年中。
下调采购额的,不止这一款产品。2024年12月,智飞生物与葛兰素史克(GSK)签署补充协议,将双方此前约定的带状疱疹疫苗合作期限延长了8年,同时调整了采购计划,将此前约定的近3年采购206亿元调整为近6年采购216亿元,年平均采购额明显下降。智飞生物表示此举可“降低因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相关风险”,毕竟在带状疱疹疫苗市场,葛兰素史克也要面临来自本土企业百克生物的冲击。
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时间增加
在业绩下滑之际,智飞生物的“二代”接班也提上日程。2024年9月,智飞生物实控人蒋仁生之子蒋凌峰出任总裁,该职位此前一直由蒋仁生兼任,蒋仁生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出生于1980年的蒋凌峰,也一直在智飞生物体系内“锻炼”,近年来先后在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并担任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飞空港(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智飞生物副董事长、副总裁。
蒋凌峰上任之际,几乎与智飞生物业绩下行同步。彼时公司刚刚公布了2024年半年报,在营收同比下降25.31%的同时,净利润同比下降47.55%。这是智飞生物自2017年以来的营收首次下降,也创下了公司自2017年以来的净利润最大降幅。
摆在蒋凌峰面前的,还有去库存的问题。按照智飞生物在年报中披露的内容,公司实行“以销定产”模式制定生产计划,保持适度库存,同时稳步推进销售工作。2024年,在疫苗销量同比增长35.27%的情况下,智飞生物生产量同比下降52.28%,在此基础上,公司疫苗库存量同比下降了13.20%,公司还在消耗此前的库存。据同花顺,智飞生物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为296.6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达299.18天,均接近一年时间。而在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还是79.15天。
智飞生物一直有疫苗“金牌代理”之称,公司也多次公开强调重视自主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公司还设立了包括北京智飞绿竹、安徽智飞龙科马、重庆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内的研产基地,2024年度披露,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13.91亿元,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突破51亿元。不过,同此前多年类似,自主产品的业绩贡献仍有限,2024年这一数字为11.82亿元,占营收比重为4.53%。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同其他疫苗企业一样,智飞生物也把目光瞄向了“出海”,从2024年年初开始,公司结核诊断试剂宜卡正式在印尼获批上市、在中国澳门获批使用。不过目前出口占营收的比重仅为0.07%,对挽救公司亏损局面的贡献有限。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