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高歌猛进的时代,智飞生物(300122)曾凭借代理默沙东HPV疫苗缔造了市值神话。然而2024年财报与2025年一季报的接连暴雷,将这家疫苗巨头推至聚光灯下——全年营收腰斩至260.7亿元,净利润降75%至20.18亿元。
2025年一季度更是出现上市十余年来首次一季度亏损,营收同比跌79%至23.7亿元,净利润-3.05亿元的数据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市场的乐观,4月22日公司股价收跌6.86%,报20.23元/股,总市值484亿元。
代理业务承压,HPV疫苗卖不动了
核心数据揭示着残酷现实,曾被视作“现金奶牛”的代理业务出现结构性坍塌。2024年,公司代理产品收入246.64亿元,同比下滑52.46%,毛利率下降2.73个百分点。
《财中社》发现,公司主要产品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下跌95.49%,九价HPV疫苗也出现14.8%的下滑。五价轮状疫苗、进口23价肺炎疫苗、灭活甲肝疫苗2024年签发量分别下滑23.22%、30.91%和45.14%。

深层危机远不止于数字波动。
随着国内HPV疫苗渗透率提升,一二线城市接种率趋于饱和,而基层市场受消费力制约难以快速放量。与此同时,万泰生物(603392)、沃森生物(300142)等国产九价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默沙东的垄断地位面临挑战。智飞生物与默沙东2025年2月达成的“动态调整发货节奏”协议,本质上暴露了渠道库存高企的窘境。
219亿存货压顶,现金流警报拉响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规模大幅攀升至222亿元,存货净增加132亿元,增幅达147%。2025年一季度末仍达21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攀升至44%,存货周转率仅0.07次。堆积如山的库存不仅吞噬着仓储成本,更暗藏巨额减值风险——2025年一季报显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834万元,同比激增3627%。
据《财中社》上市公司研究院统计,公司现金创造能力不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上年的89.96亿元变化至-44.14亿元,同比减少149%,占净利润的比重为-219%,相当于每天“失血”1200万元。
虽然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短暂转正,但这主要得益于应付账款大幅减少64.02%(主要系支付代理产品货款),并非经营根本改善。一季度末身背147亿元短期借款的智飞生物,资产负债率37%,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2%,一季度同比增长10倍至6627万元,资金链安全亮起黄灯。
研发投入难破青黄不接
面对代理业务衰退,智飞生物是否要将破局希望押注在自主研发?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3.91亿元,同比微增2.68%,但占营收比重仅5.34%。

公司强调,研发投入占自主产品营收比例的117.68%。2024年,公司自主疫苗批签发量呈现分化:ACYW疫苗批签发量225万支,较2023年降71.94%;Hib疫苗2024年203.39万支,较2023年降26.80%;AC结合疫苗2024年签发232万支,同比增76.31%;AC多糖疫苗2024年422万支,较2023年大增839.61%。

看似丰富的研发管线显露尴尬。15价肺炎疫苗、ACYW135流脑结合疫苗等核心项目III期临床已结束但迟迟未能上市;收购宸安生物布局的GLP-1药物尚处临床阶段,仅利拉鲁肽注射液处于申报上市阶段。公司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自研产品收入占比虽提升至4.53%,但微卡、宜卡等产品市场教育仍需时间。
站在市值较高点蒸发超3000亿的关口,智飞生物的未来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能否加速推进15价肺炎疫苗等产品的商业化落地,能否在GLP-1等新赛道复制HPV疫苗的渠道优势,以及能否妥善处理219亿元存货带来的资金压力。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年报中提及“成人疫苗”矩阵,试图将叙事转向银发经济蓝海。

但在带状疱疹疫苗市场面临百克生物(688276)强势竞争,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发落后国际对手3-5年的现实下,这个转型故事需要更多数据支撑。
当资本市场不再为“HPV疫苗概念”买单,智飞生物亟需用实实在在的营收结构优化证明,失去默沙东“光环”的自己仍是生物医药界的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