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盈精密刚刚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甩出重磅消息:第四季度海外订单正在加速增长,公司已全面启动扩产。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业务进展披露,更可能是中国制造业切入全球前沿科技供应链的关键信号。
根据投资者互动平台最新回应,长盈精密目前是两家海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品牌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就贡献了3500万元营收,到8月底累计交付的传动件和结构件价值已超8000万元。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灵巧手等高精度部件上的技术积累正逐步向大尺寸结构件延伸,产品覆盖包括铝合金、钛合金、PEEK工程塑料等多种材料,工艺涵盖CNC、压铸、3D打印等全链条能力。它并不是简单代工,而是以超精密模具的思维做机器人零件——2000人的模具团队、500名15年以上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这种配置在整个智能制造领域都极为罕见。
我一直在关注这家从消费电子转型的企业。过去它是苹果、三星的零组件供应商,属于典型的“果链”企业;但现在,它的角色变了。它成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Tier 1一级供应商,直接参与客户的设计优化与降本建议,甚至具备“小脑+身体”的系统集成能力。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执行图纸的工厂,而是一个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伙伴。这种转变,才是它真正区别于其他零部件厂商的核心壁垒。
更让我看好的是它的战略布局。国内已对接超过3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虽然收入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开始释放,但这说明它的技术适配性和响应速度已经被广泛认可。同时,越南、墨西哥生产基地已经落地,匈牙利工厂也在筹建中,全球化产能布局清晰。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这种靠近终端市场的生产网络,将极大增强其竞争力。
当然,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警惕的地方。比如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1.25%,尽管这可能与研发投入和扩产投入有关,但盈利能力修复仍需观察。另外,当前股价仍在筹码平均成本之下,能否突破33.10元的压力位,将是短期走势的关键。
但我认为,长盈精密的价值不能只看当下财报。它踩中了AI与具身智能交汇的历史节点,背靠万亿级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预期(毕马威预测2029年全球规模将达132.5亿美元),又有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技术沉淀。如果说几年前它还在找方向,那现在,它已经站在了新风口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