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昱丞
近日,在电子行业年度盛会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技术”)发布了基于Arm® Cortex®M7内核的N32H7系列高性能MCU(微控制器)。
“此前高端MCU市场主要由恩智浦、瑞萨、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厂商占据,国民技术是国内第一家推出Arm® Cortex®M7+M4双核异构MCU的公司。”国民技术副总经理钟新利在展会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产品可应用于工业伺服电机、逆变器、储能等下游领域,有望为公司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加速突破高端市场
MCU市场主要供应商以国际厂商为主,恩智浦、微芯、瑞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行业垄断企业集中效应显著。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不过正积极改变这一状况,国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期间,国民技术正式发布国内首款Arm® Cortex®M7+M4双核异构实现的N32H785、N32GH785EC、N32H787、N32H788四大系列高性能MCU以及基于Arm® Cortex®M7内核实现的N32H760、N32H762、N32H765、N32H765EC四大系列高性能MCU。
至此,国民技术将完成从M0到M7的产品布局,成为国内较少见的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的32位MCU设计企业。
“此次公司发布的新产品,几乎已经到了通用MCU的性能天花板,标配1024K TCM内存,在适用面上,可以涵盖更丰富的场景,600MHz的Arm Cortex-M7@加上300MHz Cortex-M4的异构处理器内核MCU也是国内企业首创。”钟新利表示。
据介绍,N32H7系列高性能MCU可用于变频器、伺服、PLC等通用工业控制领域,工业/人形机器人、电梯等高性能电机控制领域以及光伏逆变器、拉弧检测、储能BMS、汽车OBC、充电桩等新能源领域。
“过去,国内MCU市场的竞争,长期集中在低端通用产品上,产品附加值低,价格战激烈。”努曼陀罗(丽江)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霍虹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战略重心从“量”向“质”转移,进军高性能MCU,反映出行业正试图跳出红海、向技术壁垒更高、应用门槛更广的蓝海挺进。
顺应AI及新能源等领域机遇
根据国民技术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销售量达到3.41亿颗,同比增长79.37%,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实现营收5.97亿元,同比增长28.25%。公司破解营收增速慢于出货量增速的一大关键,在于以N32H7系列高性能MCU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的突破,而这有赖于AI、新能源等下游应用场景的发展。
“2024年半导体行业整体增长主要由AI驱动。公司N32H4系列高性能MCU可以应用于AI数据中心的电源。目前用于AI训练的单颗GPU功率可达到两万瓦,对电源密度的要求更高,公司N32H7系列高性能MCU可用于AI数据中心中储能系统的管理芯片以及逆变器主控芯片。”钟新利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
人形机器人则是另一个应用场景。
钟新利表示:“人形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对精度和力矩要求很高,未来电机控制的功率半导体可能主要使用氮化镓,对MCU的算力和开关频率有很高要求,这将给公司N32H7系列高性能MCU带来机会。”
据透露,国民技术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业务中,40%—50%的客户属于消费类客户,毛利更高的工业类客户是国民技术目前的主攻方向,推出N32H7系列高性能MCU主要针对工业和能源、机器人领域进行布局,希望打开更高的收入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供应链安全备受重视,MCU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这也为包括国民技术在内的国内MCU厂家带来利好。
“贸易冲突下供应链面临重组,客户会做一定的准备,例如一些用海外MCU产品的客户,会考虑是否切换国内MCU,对于国内具备替代产品的厂商来说,也有一定程度的利好。”钟新利表示。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工作组专家高泽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4.0、新能源汽车、AIoT等新兴领域对MCU的性能要求极高(如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而传统低端MCU难以满足需求。国内厂商通过高端化布局,可抢占高端市场,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