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图软件刚刚拿下一笔近3000万元的大单——2920.8万元中标“庆阳市地质数字找矿—自然资源大模型建设项目”,消息一出,市场反应迅速,股价当日上涨7.16%,成交额突破12.5亿元,热度可见一斑。这次中标的项目不仅是地方性的数字化升级工程,更是全国首批“后土”大模型建设试点之一,意义非同一般。
这个项目由庆阳市自然资源局发起,分为多个标段,超图软件拿下的2包金额高达2920.8万元。从内容来看,项目涵盖三大核心部分:一是构建全域地理空间数字底座,包括无人机管理系统开发、数据治理与融合、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和知识库建设;二是对已由超图承建完成的“庆阳市一网融合AI平台(一期)”进行扩展,新增数据中心、工具中心、智能中心和场景中心;三是落地13个具体的AI+应用场景,比如AI智能问答、智能制图、耕地保护预考核、城市设计推演、协同执法等,几乎覆盖了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链条。
说实话,看到这份清单我并不意外。超图软件在空间信息和GIS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积累扎实,尤其是在政务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上已有不少落地案例。更关键的是,国家层面最近频频发力“人工智能+”战略——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10月中央网信办和发改委又联合出台《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明确推动AI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辅助决策等方向的应用。紧接着,自然资源部启动“后土”大模型试点,覆盖21个省份、14个城市,而庆阳正是其中之一。
在我看来,超图这次中标不是偶然,而是卡位精准的结果。他们早已推出地理空间AI技术底座(AIF)、自然资源行业智能体等产品,并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以及广州、重庆等地规资部门有实际应用。这意味着他们的AI能力不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具备可复制、可落地的工程化经验。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实施,形成的“庆阳经验”很可能成为后续其他试点城市的参考模板,这对超图未来的市场拓展是极大的利好。
当然,公告里也提到了风险:合同尚未签署,执行周期长,存在不确定性。这确实是现实问题,尤其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履约进度受多方因素影响。但我认为,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AI赋能千行百业的大背景下,这类空间智能与政务深度融合的项目只会越来越多。超图作为少数具备时空AI全栈能力的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十五五”期间政务数字化的投入大概率会持续加码,而超图正在从一个传统的GIS软件商,转型为“AI+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种转变,或许才是这一单背后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