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泓新科2025年底新增项目包括6:
- 4000吨/年锂电添加剂VC
- 20万吨/年EVA
- 5万吨/年PPC
- 24万吨/年PPG
- 30万吨/年PO
- 10万吨/年POE
这些新装置的建成投产将有助于联泓新科提升其在锂电池材料、电子特气、可降解塑料等领域的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联泓新科近年数百亿级产能投资聚焦光伏材料赛道,既是对行业回暖的积极响应,也面临资金压力与市场竞争的挑战。若2025年底新建产能如期释放,叠加光伏装机需求增长,公司有望在EVA行业“量价齐升”周期中实现业绩修复
联泓新科近年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积极布局产能扩张,核心聚焦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POE(聚烯烃弹性体)等光伏胶膜关键原料。根据公开信息,公司现有EVA产能超过15万吨/年,新建20万吨/年EVA装置计划于2025年底前投产,10万吨/年POE装置计划同期建成中交1。按化工项目单位产能投资估算(参考行业平均水平),单吨EVA/POE产能投资额约1.5-2万元,上述30万吨新增产能对应投资规模约45-60亿元,达到“数十亿”级别
POE新材料布局
10万吨/年POE装置计划2025年底建成中交,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光伏封装材料领域的产品矩阵1。POE作为下一代胶膜料关键材料,市场需求增长潜力较大,此投资有助于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
联泓新科的未来规划清晰聚焦**“高端化、绿色化、一体化”**:通过EVA、PP产能升级巩固基本盘,以PLA/PPC抢占可降解材料赛道,依托锂电材料拓展新能源场景,同时以稳健的资本运作保障战略落地。尽管短期面临业绩压力,但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其多元化布局有望在2025-2027年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公司从传统化工企业向科技型新材料平台转型。
- PP业务增长动能:PP产品毛利率已连续多年上升,并首次超越EVA成为第一收入来源1。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开发薄壁注塑专用料等高端牌号,拓展医疗、汽车轻量化等应用场景,强化细分市场领先优势。
新兴领域战略布局: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锂电材料双轮驱动
面对全球“限塑令”和新能源产业浪潮,联泓新科加速布局生物可降解材料和锂电材料,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生物可降解材料:PLA与PPC双线推进
- 聚乳酸(PLA)全产业链落地:公司自主开发PLA技术,10万吨/年乳酸装置和4万吨/年PLA装置已于2024年投产,并于8月产出合格产品1。子公司科院生物2024年实现营收483万元、净利润223万元,标志着商业化验证初步成功。PLA作为可降解材料主流品类,2024年国内需求同比增长48.1%,其中3D打印领域占比达35%,公司计划未来3年将PLA产能提升至20万吨/年,抢占市场份额1。
- 聚碳酸亚丙酯(PPC)产能扩张:5万吨/年PPC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2025年投产1。PPC具有成本优势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应用于包装、地膜等领域,与PLA形成产品互补,共同覆盖可降解材料市场需求。
锂电材料: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公司推进锂电溶剂及添加剂项目建设,目标产品包括碳酸二甲酯(DMC)、六氟磷酸锂等,主要服务于动力电池电解液市场1。该业务将依托现有化工园区配套优势,与EVA、PP形成协同效应,逐步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财务与资本运作:优化资金结构保障项目推进
POE与UHMWPE等新兴产品布局
公司正在推进1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建设,POE是光伏胶膜的重要原材料,且在动力电池封装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3。同时,2万吨/年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已实现量产,主要应用于锂电隔膜和海洋产业,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海洋工程的发展3。
生物材料与电子材料: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生物可降解材料规模化量产
联泓新科在生物材料领域布局了13万吨/年PLA(聚乳酸)和5万吨/年PPC(聚碳酸亚丙酯)项目,其中PLA已实现批量销售,PPC项目则聚焦碳减排领域,符合全球绿色低碳趋势3。随着可降解塑料政策落地与市场需求扩大,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电子特气与光刻胶树脂突破半导体领域
公司电子材料业务已实现突破,1万吨/年电子特气产品供应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光刻胶树脂单体BCB(苯并环丁烯)实现量产,切入半导体与显示面板产业链3。在国内半导体材料自主化趋势下,该业务具备高成长性。
传统业务优化与新兴项目投产
- PP专用料与环氧乙烷衍生物结构升级
尽管PP(聚丙烯专用料)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EVA(2024年上半年占比24.03%),但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如高端专用料开发)维持盈利能力1。此外,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3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化工新材料产品矩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