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股份又有新动作了。就在最近,公司接连发布两则公告,先是开立新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紧接着又宣布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总额达2000万元。这一系列操作看似低调,实则透露出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谨慎与效率追求。
事情是这样的:光洋股份在建行常州惠民支行新开设了一个募集资金专户,账号为32050162970109911111,并联合保荐机构国金证券签署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这个账户专门用于“年产6500万套高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精密轴承项目”的资金存储和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浙商银行常州分行设立了现金管理专用结算账户,用其中的2000万元买了保本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2.4%。这笔理财将于2026年5月到期,期间不影响募投项目的正常推进。
其实这并不是光洋股份第一次这么做。翻看过去一年的记录,公司已经多次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合作方包括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等,累计金额不小,也都实现了正向收益。比如今年5月的一笔结构性存款就带来了超60万元的收益。可以说,这套“闲钱理财”模式已经被公司运作得相当成熟。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家主营汽车轴承的传统制造企业,光洋股份这两年明显在往新能源赛道转型,募投项目也聚焦在高端零部件上。这种背景下,如何高效使用募集资金就成了关键问题。我不认为这是简单的“赚点利息”,而是体现了一种务实的财务管理思维——既不盲目扩张,也不让资金沉睡,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使用效率。
更让我觉得靠谱的是,所有操作都在严格的监管框架内进行。三方监管协议的存在,意味着银行、券商和公司三方互相制衡,资金流向透明可查。而且每次理财到期后都要及时归还至专户,杜绝了变相挪用的可能。这种克制和规范,在当前不少企业热衷高风险投资的环境下,反而显得难能可贵。
从市场反应来看,光洋股份今日股价上涨1.4%,成交额近亿元,说明投资者对这类稳健动作并不排斥。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爆款利好,但却是细水长流式的加分项。毕竟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真正的竞争力不仅来自技术突破,也藏在这些日常的资金精打细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