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股份最新动作频频,先是获批近5.56亿元定增资金,紧接着又开立专项账户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还拿出超2000万元购买结构性存款——这一连串操作背后,透露出公司对募集资金精细化管理的重视,也释放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股东创造更多回报的明确信号。
募投项目资金到位,监管机制同步完善
我注意到,光洋股份在2023年9月4日获得证监会批复,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净额达5.555亿元,这笔资金已全部存入专项账户。近期,公司在中国建设银行常州惠民支行新开立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与保荐机构国金证券共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该账户专用于“年产6500万套高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精密轴承项目”,确保资金用途合规、透明。
根据协议,建行将按月提供对账单并抄送保荐机构,若单次或12个月内累计支取金额超过5000万元或募集资金净额的20%,需及时通知保荐方。这种制度安排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严格要求,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强的资金安全保障。
闲置资金理财落地,提升使用效率
除了专户监管,公司也在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董事会已于2025年10月29日通过决议,允许使用不超过2.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近日,公司已在浙商银行常州分行开立专用结算账户,并完成首笔投资:以2000万元购买保本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2.4%。
从过往记录看,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已多次开展类似操作,合作机构包括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江南农商行等,产品类型均为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结构性存款。这些举措并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也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反而能有效提高资金收益,属于典型的稳健型财务管理行为。
目前信息有限,尚无法判断募投项目的具体进展节奏,但从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主动性来看,光洋股份正在逐步构建起一套成熟、透明的资金运作体系。作为一家转型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其在治理结构和资本运作上的进步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