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机器人赛道,领益智造签下多家头部企业
领益智造正在加速向人形机器人领域迈进。11月26日,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已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积极推动具身机器人硬件制造业务的落地。这一动作并非孤立布局——公司已在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执行层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机器人底盘、灵巧手、关节模组、外壳散热、充电方案的研发与量产能力。更关键的是,其在人形机器人和机械狗整机ODM组装方面已有成熟经验,客户覆盖北美及国内行业龙头。
这背后是领益智造战略转型的清晰路径。根据其2025年披露的招股书,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人(人形机器人)、眼(XR)、折(折叠屏)、服(服务器)”四大前沿方向。而此次合作落地,正是“人”字战略的具体兑现。
与此同时,公司三、四季度处于生产旺季,整体运营高度运转,供应链地位持续强化。资本市场也予以积极反馈:最新股价报13.52元,单日涨幅0.82%,成交额达16.77亿元,市场关注度明显升温。
我看领益智造的这场“跨界跃迁”
说实话,看到领益智造签下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时,我并不意外。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动作,早就透露出它不想只做“果链打工人”的野心。
我一直关注它的财报和产业动向。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9.25%、净利大增37.66%,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超六成——主业造血能力依然强劲。但另一边,短期借款高达73.3亿元,账面现金仅36.65亿元,这种“短债长投”的压力,迫使它必须打开新的融资通道。所以赴港IPO,既是顺势而为,也是现实所迫。
但它真正让我看好的,是战略转型的执行力。从华为、苹果折叠屏的核心供应商,到同时切入AI服务器散热、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再到如今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拿下头部客户,它的扩张不是盲目铺摊子,而是把精密制造的能力不断迁移复制。
尤其是机器人这块。伺服系统、关节模组、灵巧手这些高壁垒部件,都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能为北美头部客户提供硬件,说明其工艺标准已经接轨国际。再加上此前在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夺金,技术实力不是纸上谈兵。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商誉高达11.74亿元,连续并购带来的整合压力仍在;港股上市能否顺利发行,也将影响后续研发投入节奏。但我认为,只要它能把消费电子积累的规模化制造经验,成功平移到机器人和AI硬件领域,就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代工企业的成长曲线。
现在的领益智造,早已不只是那个给iPhone做零部件的工厂了。它正在试图成为一家横跨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与具身智能的综合性制造平台。这条路很难,但至少,它已经迈出了实质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