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益智造刚刚向港交所递交了H股上市申请,计划发行股票并在主板挂牌。如果顺利推进,这家公司将成为“A+H”双平台上市企业。而这次赴港融资的目的很明确:不是简单“补血”,而是要加速扩张、主动出击并购,尤其是在AI算力服务器、人形机器人这些前沿赛道上全面加码。
作为国内领先的AI硬件智能制造平台,领益智造的客户名单堪称豪华——全球市值最大的AI终端设备公司、头部新能源车企、顶级社交网络平台都是它的合作伙伴。它不做品牌,却深度嵌入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典型的“巨人背后的隐形冠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4年收入计,它在全球AI终端设备高精密功能件市场排名第一,在整个高精密智能制造平台中也位列前三。
财务上看,公司在2024年实现营收442.6亿元,净利润17.61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已达375.9亿元,同比增长19.25%,净利润更是大涨39.64%至19.66亿元,显示出强劲的盈利改善趋势。这背后,正是其在“人、眼、折、服”四大方向的战略聚焦:“人”指人形机器人,“眼”是AI眼镜与XR设备,“折”为折叠屏手机,“服”则是AI算力服务器。这几个领域几乎踩中了当前科技硬件最热的增长点。
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对人形机器人的布局。这不是概念炒作——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明确表示,已获得海内外客户的零部件、灵巧手、关节模组乃至整机组装订单,业务已经产生实际收入。而且,它不只是做单一部件,而是具备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控制器等执行层核心技术,并能提供系统级组装和测试能力,这种垂直整合优势在产业化初期尤为关键。
更值得玩味的是它的并购策略。近年来动作频频:收购浙江锦泰切入动力电池结构件,拿下江苏科达进军汽车饰件,还拟以超24亿元收购浙江向隆机械。这些操作让它的汽车业务从Tier2向Tier1跃迁。如今港股募资的一部分也将用于跨境战略投资,目标直指服务器、人形机器人和AI光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在我看来,这说明领益智造并不满足于内生增长,而是试图通过外延式扩张快速构建护城河。
当然,行业竞争确实激烈。招股书自己也提示了风险:若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或应对市场变化,可能影响经营地位。但正因如此,此时搭建国际融资平台才显得更具战略意义——有了H股这个资本通道,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人才吸引和产业整合上的腾挪空间将大大增加。
说到底,这不仅是融资,更是一次全球化升级的信号。我对领益智造的看法是:它正在从一个精密制造服务商,转向AI时代关键硬件生态的组织者之一。这条路能不能走通,接下来几年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