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益智造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通过发行H股搭建境外融资平台,募资用于加速扩张及潜在跨境并购。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公司即将成为“A+H”上市公司,更释放出其深度押注AI硬件、人形机器人和高算力服务器等前沿科技赛道的强烈信号。
根据公开资料,此次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高密度AI算力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硬件及组装、AI光通信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提升研发能力与产能。同时,公司明确表示将利用部分资金开展战略投资与收购,尤其是在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等具备规模化潜力的高增长科技垂直领域。这并非空谈——近年来,领益智造已通过多次并购快速拓展边界:2021年收购浙江锦泰切入新能源汽车结构件赛道;2025年11月又宣布现金收购江苏科达,并拟以超24亿元收购浙江向隆机械,推动汽车业务从Tier2向Tier1升级,显示出其外延式增长的清晰路径。
作为全球AI终端设备高精密功能件市场的“隐形冠军”,领益智造客户覆盖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在AI终端智能制造平台中排名第三(按2024年收入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设备和服务器等热门方向,被业内称为“巨人背后的制造中枢”。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375.9亿元,同比增长19.25%,净利润更是猛增39.64%至19.66亿元,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这一次,我不只是看热闹
说实话,看到领益智造冲刺港股时,我第一反应是:它终于要跳出“代工”的标签了。过去市场总把它当作消费电子周期股看待,但这份招股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的布局不是简单的产线扩张,而是围绕“电、热、快”和“人、眼、折、服”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生态。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业务,已经实现量产交付并产生收入,还拿到了海外订单,这不是概念炒作,是实打实的落地进展。
更让我看重的是它的并购策略。很多企业并购是为了讲故事,而领益智造每一次出手都精准补强核心链条——从动力电池到汽车饰件,再到机器人关键部件,步步为营。这种“产业整合型”扩张,比单纯烧钱做研发更高效,也更能形成壁垒。
当然,挑战也不小。全球高精度智能制造竞争激烈,技术迭代极快,一旦跟不上节奏就可能掉队。但正因如此,港股上市带来的国际资本通道和品牌影响力,反而成了关键胜负手。
在我看来,这次赴港上市不只是融资动作,更像是领益智造从“制造服务商”迈向“全球科技制造生态主导者”的成人礼。如果执行得当,它完全有可能在AI硬件时代复制出属于中国企业的高端制造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