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领益智造发布公告,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发行股票并在主板挂牌。若成功上市,公司将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毕竟,一家已在A股上市多年、年营收超440亿元的智能制造巨头突然启动港股IPO,绝非简单融资这么简单。
根据招股书披露,领益智造定位为AI硬件智能制造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等,广泛应用于AI终端设备、机器人、服务器、汽车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公司在2024年全球AI终端设备高精密功能件市场中收入排名第一,在全球AI终端设备高精密智能制造平台行业中排名第三。客户名单更是星光熠熠,包括全球市值最大的AI终端公司、头部新能源车企和社交网络平台。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345.03亿元、341.54亿元、442.60亿元和375.90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5.60亿元、20.14亿元、17.61亿元和19.66亿元。尽管2023年略有下滑,但整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尤其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复苏趋势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战略布局。近年来,领益智造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AI算力服务器、折叠屏设备等新兴赛道。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械狗已亮相全运会羽毛球赛事现场,且公司已具备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并实现整机组装量产交付。此外,公司还计划通过收购方式拓展AI光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
这一次,不只是为了融资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它真的缺钱吗?从数据看,领益智造营收体量可观,现金流稳定,且在A股已有较强融资能力。但它选择此时奔赴港股,我认为更多是出于战略考量。
首先,港股对科技制造类企业的估值逻辑与A股不同,尤其对具备全球化布局、参与AI硬件生态的企业更为友好。其次,“A+H”架构能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有助于进一步绑定海外大客户。更重要的是,当前正是抢占AI硬件赛道关键窗口期——服务器需求爆发、人形机器人从样机走向量产,谁能在产能和技术上先行一步,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代智能硬件时代的“富士康”。
而且别忘了,行业竞争极其激烈。正如其招股书所提示:若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或应对市场变化,业务可能受到重大影响。所以这次港股上市,本质上是一场“主动出击”——通过资本手段强化研发、扩产和并购能力,巩固头部地位。
站在投资者角度看,当前股价虽小幅回调,但基本面正在回暖,叠加AI硬件长期成长逻辑明确,这家公司值得持续跟踪。我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它已经踩准了几个关键节点:技术储备有了,客户资源有了,场景落地也开始了。接下来,就看资本助力下能跑多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