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益智造要赴港上市了,AI硬件龙头这步棋意味着什么?
我刚刷到领益智造递交H股上市申请的消息,这家在AI硬件领域闷声发大财的公司终于要走到聚光灯下了。作为全球AI终端设备高精密功能件市场的头把交椅,他们选择现在赴港上市,背后可能有更深的考量。
从招股书来看,领益智造的布局很有意思——人形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服务器,这些可都是当下最火的“第N增长曲线”领域。他们不仅做零部件,还打通了从材料到组装的完整链条,这种全产业链布局在智能制造领域相当罕见。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重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也很大,或许这就是他们选择此时上市的关键原因。
历史总是相似的?看看那些工业巨头的上市之路
这让我想起京东工业的上市进程。虽然京东工业还没正式挂牌,但从公开信息看,它和领益智造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京东工业占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4.1%份额),都有强大的母公司支持(京东集团持股77.32%),而且都选择了赴港上市这条路。
京东工业的案例告诉我们,行业龙头上市往往会引发市场对整条赛道的重新审视。要知道,京东港股在2021年曾冲到422.8港元的高点,母公司股价的波动对新上市子公司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领益智造没有这么明显的“父凭子贵”效应,但作为AI硬件领域的重要玩家,它的上市很可能会带动市场对整个智能制造板块的关注度提升。
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投资选择题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看,领益智造的上市确实踩在了AI硬件爆发的风口上。全球AI终端设备市场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接近8%,智能机器人市场更是超过15%,这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别忘了,重资产、高研发投入的模式也意味着经营杠杆较大,一旦行业增速放缓,压力可能就会显现。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上市后的资金用途是否清晰?能否支撑起他们在“第N增长曲线”上的野心?毕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细分领域龙头上市后的表现往往两极分化——有的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的则陷入扩张过快的泥潭。这次领益智造会走出怎样的曲线,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