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间,消费电子精密制造巨头领益智造(002600)抛出两份公告:一份是拟斥资24.04亿元现金,收购汽车传动轴核心部件厂商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向隆”)96.15%的股权;另一份,则是业绩超预期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
财报显示,领益智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9.41亿元,同比增长37.66%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更是同比大增60.19%,达到22.97亿元。
一边是豪掷20多亿的并购,一边是高速增长的业绩。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这起并购是领益智造在汽车领域布局的一环。其财报的“A面”——强劲的盈利和现金流,为其战略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而财报的“B面”——激增的短债和攀升的负债,也意味着公司的财务杠杆正在提升。
24亿并购,标的成色几何?
根据公开信息,领益智造的全资子公司领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将以现金支付24.04亿元,收购Venture Equities Management、宁波嘉隆等四方合计持有的浙江向隆96.15%股权。交易完成后,浙江向隆将纳入领益智造合并报表范围。
公开信息显示,浙江向隆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营业务为汽车等速驱动轴和传动轴,这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
从客户结构看,浙江向隆已深度绑定多家全球主流车企。公告显示,其客户广泛覆盖大众、丰田等传统燃油车巨头,以及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广汽、一汽等国内新能源及燃油车整车厂商。此外,它还是庞巴迪、北极星(Polaris)等全球全地形车头部品牌的供应商。
财务数据揭示了该标的的盈利情况:2024年,浙江向隆实现营业收入19.94亿元,净利润1.2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6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净利润0.9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向隆在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0.92亿元)已达到2024年全年(1.27亿元)的72.4%,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此次交易也设置了明确的业绩对赌。业绩承诺方承诺,浙江向隆在2025、2026、2027年度实现的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00亿元和2.25亿元,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6亿元。若以2025年上半年0.92亿元的净利估算,其全年净利或达1.84亿元,完成首年1.75亿元的承诺目标可见度较高。
在支付方式上,本次交易全部采用现金支付,并分为两个阶段。协议生效后,领益科技先支付交易对价的67%(约16.11亿元),卖方则将标的资产过户;剩余的33%(约7.93亿元)则与2025至2027年的业绩承诺期挂钩,分三年支付。
财报“A面”:业绩增长强劲,现金流充裕
从领益智造同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中,可以看到这场超24亿现金并购的“底气”。报告显示,公司业绩正处在高速增长通道。
2025年前三季度(1-9月),领益智造实现营业收入375.9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5.22亿元增长19.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为19.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6% 。
若聚焦第三季度(7-9月),增长势头更为明显。Q3单季营收139.65亿元,同比增长12.91% ,这已是公司连续第5个季度单季营收破百亿。Q3单季归母净利润为10.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13亿元大增39.28% 。
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2025年1-9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22.9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34亿元(调整后)同比大增60.19% 。
对于增长原因,公司在财报中解释为“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这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回了大量现金流入。
财报“B面”:短债激增245%,杠杆拉升
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大额并购下也伴随着财务杠杆的拉升。
这笔24.04亿元的收购,钱从哪里来?首先看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为45.83亿元 。与此同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余额为24.46亿元 ,而期初仅为696万元。财报附注称,该项目激增35045.45%的原因是“本期增加主要系购买理财增加所致”。
两者相加,领益智造持有的广义“准现金”资产(货币资金+理财)合计约为70.29亿元。
而此次收购,仅第一笔67%的款项就高达16.11亿元。虽然账面资金尚可覆盖,但对比公司的债务情况,压力便开始显现。
截至9月30日,公司负债端的几个科目出现剧烈变动。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32.10亿元,而期初余额仅为9.29亿元,激增245.44%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46.69亿元,期初余额为25.60亿元,激增82.40% 。
仅这两项构成的短期刚性债务,合计已高达78.79亿元。
这意味着,在不考虑日常经营所需的情况下,领益智造账面上的全部“准现金”(70.29亿元)已不足以覆盖其短期债务(78.79亿元),缺口约8.5亿元。
在此背景下,公司仍要拿出总计24.04亿元的现金进行收购,资金来源大概率将依赖新的银行借款或再融资。公司在财报中也明确,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负债的增加,均系“新增借款”或“长期借款转入”所致 。
高企的负债,也带来了财务费用的攀升。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达3.19亿元,同比增长16.48%。其中,利息费用为2.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4亿元有所增加 。
对领益智造来说,这或许是一场高杠杆扩张战略:一边依靠主业“造血”,一边通过将资金快速投入到新赛道,以“空间换时间”。
并购背后的“三足鼎立”局面
领益智造为何不惜拉高杠杆,也要拿下浙江向隆?这背后是其清晰的“三足鼎立”战略版图。此前,领益智造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芳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拆解了公司的“三足鼎立”局面。
第一足(基石):消费电子业务。领益智造以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起家,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列。这是公司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和“现金牛”业务。三季报的强劲业绩,也主要由该板块贡献。
第二足(增长):汽车业务。这是领益智造近年来着力“补课”和追赶的领域。公司正试图通过一系列并购,快速拼齐汽车业务版图,实现从Tier2(二级供应商)向Tier1(一级供应商)的“升维”。
梳理其并购路径,2021年2月,通过收购浙江锦泰切入新能源赛道,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2025年4月,公告收购江苏科达,主营汽车饰件总成产品。2025年10月,本次收购浙江向隆,补齐动力传动系统轴件。
至此,领益智造在汽车领域已形成“动力电池结构件+汽车饰件+动力传动系统”的产品组合。公司在公告中称,此次收购的浙江向隆,与公司在客户资源、产业出海方面具有较强协同性。
第三足(未来):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这是领益智造押注的未来最大想象空间。公司此前曾在战略发布会上提出要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
三季报的经营信息也披露了其在该领域的进展:公司已与AIRS、星尘智能、智元机器人等多家业内头部客户达成战略合作或升级合作关系,并获得了行业头部客户百余台整机组装业务订单。
在公司看来,汽车零部件与机器人零部件在技术、供应链、制造能力上存在高度复用性。此次收购浙江向隆,也被认为是“为公司后续探索AI终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相关硬件的扩大应用提供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