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厂商稳守柔性OLED过半市场份额,维信诺即将迎来合肥国资控股——这是近期显示面板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两大动向。根据群智咨询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约2.3亿片,同比增长10.3%,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约为1.8亿片,增速更快,达到14.6%。在这一关键赛道上,中国大陆厂商表现抢眼:总出货量约1.1亿片,同比增长14.1%,柔性OLED出货超1亿片,同比增幅高达20.1%,整体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定在50%以上。
国产替代加速,技术渗透进入深水区
过去两年是柔性OLED在中低端机型快速渗透的阶段,而如今市场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这意味着产能扩张之外,更强调产品良率、客户结构优化与长期供应链协同。在此背景下,头部厂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以维信诺为例,其2025年第三季度OLED总出货量达2500万片,同比增长25.3%,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达2100万片,同比增长27.6%,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背后离不开其与终端品牌合作的深化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更引人关注的是资本层面的动作。维信诺近日公告,拟向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定向增发4.19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9.37亿元。合肥建曙为合肥国资背景平台,此前已持有公司11.45%股份,若此次定增顺利完成,将跃升为持股31.89%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维信诺将成为又一家由地方国资主导支持的半导体显示企业。
我看这轮产业整合背后的逻辑
说实话,看到合肥国资再次出手,我并不意外。从京东方到长鑫存储,再到如今的维信诺,合肥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以投带引、以链促产”的发展模式。这次入股不只是输血,更是战略布局——通过资本纽带绑定核心企业,推动本地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
我认为,维信诺获得国资加持后,短期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保障高世代线建设与技术研发投入;长期则有望借助政府资源增强客户信任度,在与国际大厂的竞争中争取更多订单机会。尤其是在当前OLED产能持续释放、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拥有稳定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的企业更容易活下来并跑出来。
当然也要看到风险。目前维信诺股价报9.16元,跌幅3.78%,成交额达2.75亿,市场反应相对谨慎。毕竟面板行业周期性明显,技术迭代快,能否真正实现技术和商业的双重突破,仍需观察后续客户导入和盈利能力改善情况。
但总体来看,中国在柔性OLED领域的基本盘已经立住。国产厂商不仅守住了过半份额,还在逐步掌握话语权。未来几年,随着折叠屏等新形态设备普及,高端柔性OLED需求有望再上台阶。谁能在技术和资本之间找到平衡,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屏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