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罗永浩与西贝餐饮的“预制菜纷争”余波未平,但资本市场已做出反应。同花顺数据显示,预制菜(885951)指数开盘涨0.41%,得利斯(002300.SZ)、味知香(605089.SH)开盘涨停,国联水产(300094.SZ)、盖世食品(836826.SH)涨超5%,千味央厨(001215.SZ)、好当家(600467.SH)等跟涨。
消息面上,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值得关注的是,餐饮门店预制菜使用情况(含是否使用、使用方式)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围。
此前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已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定义,此次国标草案进一步补位。
事实上,近几年预制菜的行业规模扩张态势显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相关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其中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60%。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500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2020年以前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逐年增长,在2021-2022年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有所降低。但自2023年起逐渐开始回升,并于2024年达到企业注册数量顶峰,相关企业数量超1万余家。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向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表示,从政策端来说,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力推预制菜。因为预制菜它可以做到标准化,做到集约化,也能做到流程化。从振兴乡村经济的这个角度,从田间到餐桌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大力发展绿色菜,对中国食品产链条提升以及食品安全闭环都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资本端在赋能,产业端在跑马圈地。
但朱丹蓬表示,目前预制菜发展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消费端不买账。很多消费者觉得,当预制菜没有明确的国标时,到底安不安全、有没有营养,对身体有没有伤害,方方面面都存在疑虑。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预制菜的相关国标,行业也应给企业核发预制菜相关牌照,督促企业满足相应的硬件条件和规模,同时也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新国标草案落地或将重塑预制菜行业格局。据华西证券援引有关专家分析,此次标准制定有利于促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同时推进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的推广,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包括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据专家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要求,这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30%,中小工厂若无法承担改造费用,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