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实际提供的适应资金降至260亿美元” vs “欧盟称2024年已提供317亿欧元气候融资”
一边是发展中国家指出气候资金严重不足,2023年获得的适应资金仅为需求的7%;另一边是欧盟宣称其年度气候融资已超300亿欧元——数据口径差异背后,折全球气候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责任分歧与信任鸿沟。
COP30:从承诺到行动的关键转折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举行,约6万名来自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社会组织的代表参会,聚焦温室气体减排、气候融资等关键议题。此次大会是《巴黎协定》通过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也是首次在亚马孙雨林腹地举办,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从规则制定转向行动落实阶段。根据《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要求,各国需在2025年提交2035年新减排目标(NDCs)。中国已提交新一轮NDC,承诺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气候融资分歧凸显,绿色实践成破局关键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资金落实上存在明显分歧。COP29承诺的1.3万亿美元年融资目标尚未明确路线图,且2023年发达国家实际提供的适应资金降至260亿美元,仅为发展中国家需求的7%。中国强调通过技术降本提升资金效率,欧盟则称2024年已提供317亿欧元气候融资。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角色和显著贡献,提升了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中国从被指责减排不力转变为全球公认的履行减排承诺最坚定的国家,清洁技术制造商规模迅速扩大,为全球气候治理树立了典范,并与巴西在绿色低碳领域展开合作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COP30在巴西举行,中国绿色实践成果显著对股市有积极影响,特别是新能源和绿色金融板块。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相关行业估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在COP30上的亮相增强了市场信心;绿色金融的发展为股市带来新的投资机会。长城汽车为COP30赞助新能源车辆,隆基绿能参与核心议程,中国绿色元素融入贝伦日常生活,展示了中国在绿色交通与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能源产业链集体走强,多只概念股涨停
本次气候大会推动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及绿色金融等相关题材走强,多只概念股获资金关注。
中利集团(002309.SZ) 是主营特种电缆与光伏组件的民营企业,曾因经营困境被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介入重整,完成债务重组并实现保壳成功。重整后公司聚焦光伏制造和特种线缆主业,拥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及11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在BC、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等领域布局专利29项,近日股价受“电气设备+钙钛矿电池”题材驱动涨停。
大连重工(002204.SZ) 是国内最大的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关键部件研制基地之一,主营风电增速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获评“辽宁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09.79亿元(同比+8.11%),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23.97%),业绩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股价因“风电”题材及订单支撑涨停。
摩恩电气(002451.SZ) 专注于特种电缆及电磁线业务,产品应用于智能电网等领域。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2.38亿元(同比+28.02%),扣非净利润533.41万元(同比+109.27%)。因“智能电网+储能”概念被游资热炒,自11月5日起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期间累计上涨超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