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要分拆华睿科技去港股上市了——这个消息在2025年11月17日晚间悄然落地,但背后的战略意图却一点也不低调。
根据公告,大华股份(002236.SZ)计划将旗下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虽然交易尚在预案阶段,还需监管审批,但方向已经非常明确:让华睿科技走上独立资本市场的舞台。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分拆完成后,大华股份仍将保持对华睿科技的控制权,说明这并非“剥离”,而是一次战略性的资源释放与价值重估。
华睿科技是谁?它凭什么被选中?
简单来说,华睿科技是大华体系内孵化出的工业智能化先锋。它的主营业务聚焦在机器视觉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制造以及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物流仓储、新能源等多个高增长赛道。可以说,它踩在了“中国智造”升级的关键节点上。
而从母公司角度看,大华股份近年来早已不满足于传统安防业务。公司在AI、云计算、数据智能等前沿方向持续加码,仅2021到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155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再投下30.67亿元。这种级别的投入,正在推动其从一个硬件厂商向平台型智能物联企业转型。分拆华睿科技,正是这一转型逻辑的自然延伸。
我怎么看这件事?
说实话,我对这次分拆持积极看法。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几个现实判断。
首先,独立融资平台能让华睿科技跑得更快。机器人赛道投入大、周期长,如果一直依附母体,容易受限于集团整体资源配置节奏。一旦登陆港股,不仅可以募集发展资金,还能建立更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吸引顶尖人才。
其次,这是对子公司价值的一次公开确认。资本市场会给成长性业务更高的估值溢价。把华睿科技拿出来单独讲故事,有助于让投资者更清晰地看到大华在AI+工业领域的布局深度,反过来也可能带动母公司估值重塑。
再加上,大华本身财务稳健——累计分红97亿元,派息融资比高达148.98%,今年又花了6.55亿元回购股份,显示出管理层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在这种背景下推进分拆,不像是一种套现动作,更像是长期战略的落子。
当然,风险提示也不能忽视。比如分拆过程是否顺利、港股市场情绪波动、以及华睿科技自身盈利能力能否持续兑现预期,都是未来需要观察的重点。
但总体来看,在当前A股部分公司频现减持、信披问题频发的环境下,大华选择通过合规路径为子公司开辟新空间,反而显得更有定力和远见。这不是追逐风口,而是在悄悄搭建属于自己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