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刚刚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12%。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市场普遍预期,也进一步印证了公司在安防行业持续深耕与战略转型的成效。与此同时,公司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收229.13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达35.35亿元,同比增长38.92%,展现出强劲且稳定的盈利能力。
从具体经营来看,尽管营收增速保持在相对平稳的区间(Q3营收77.31亿元,同比增长1.95%),但利润端的爆发尤为突出。这意味着大华股份的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结构优化以及高毛利业务的占比正在持续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已同比增长36.80%的基础上,三季度依然能维持甚至加速增长,说明这种盈利提升并非短期波动,而是具备可持续性的趋势性转变。
安防龙头的“技术复利”
作为国内安防领域的两大巨头之一,大华股份近年来并未固守传统硬件制造模式,而是在智能物联、AI视觉、边缘计算等方向持续投入。其子公司华启智慧已正式成为华为昇腾生态合作伙伴,这为公司在国产算力背景下拓展AI解决方案提供了关键支撑。此外,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人车识别技术已可支持130种汽车品牌、3000多种车型识别,这类高附加值的技术应用正逐步转化为订单和利润。
更值得留意的是,智能座舱业务通过子公司华锐捷稳步推进,切入汽车智能化赛道,打开了全新的成长空间。这些创新业务虽然目前占营收比重尚不高,但已经体现出对整体盈利质量的拉动作用。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好公司不只是规模大,而是能在行业承压时修炼内功,在技术拐点到来时率先突围。大华股份在过去几年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波动,并未盲目扩张,反而加强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协同。如今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正是前期积累释放“技术复利”的体现。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馈——10月24日,大华股份股价上涨2.89%,收于19.96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700万元,且已连续三日呈现增仓态势。市值重回656亿元上方,反映出机构对其基本面修复的认可。
当然,我们也需理性看待:当前宏观经济仍存不确定性,公共安全支出节奏可能影响订单释放;同时AI赋能虽是大势所趋,但商业化落地速度仍需观察。不过,从目前财报数据和战略布局看,大华股份已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安防设备商,而是向AIoT平台型企业稳步迈进。
对我而言,这份三季报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那个亮眼的44.12%,而是背后透露出的一家企业在变革中坚守、在坚守中进化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