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服务器订单爆发,顺络电子站上风口
11月19日,顺络电子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AI服务器相关订单饱满,业务正快速增长,尤其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客户已覆盖国内头部服务器厂商及海外顶级功率半导体模块厂商,公司依托材料、设备、设计与制造工艺的一体化能力,为AI服务器客户提供从一次电源到三次电源的一站式元器件解决方案。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
事实上,这并非偶然。早在11月17日至18日,公司便接待了包括国信证券、南方基金、富兰克林华美投信在内的14家机构调研,董事会秘书任怡亲自参与交流,足见资本市场对其成长性的高度兴趣。而从基本面看,顺络电子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感制造商——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50.32亿元,同比增长19.95%;归母净利润7.69亿元,增幅达23.23%,毛利率稳定在36.74%。这些数据背后,是其在AI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和高端钽电容等新兴领域的持续突破。
从“电感龙头”到“系统方案商”的跃迁
看到这里,我开始意识到,顺络电子的变化比市场想象得更深刻。它不再只是被动元件的供应商,而是正在向高端电子元器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尤其是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对高功率密度、小型化、高精度电源管理元器件的需求激增,而这正是顺络的技术强项。
他们能为xPU芯片、网卡、内存、SSD等核心部件提供完整的供电配套,这种“从前端架构出发”的系统级思维,在国内同行中并不多见。再加上钽电容产品已在消费电子、企业级SSD、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实现客户导入,未来的增长路径清晰且多元。
更让我看重的是,公司主要基建项目如东莞凤凰工业园三期、湘潭陶瓷粉料园等已基本建成,未来资本开支将趋于平稳,这意味着更多资源可投入到AI、汽车电子等高成长赛道的研发与产能布局中,经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的看法:成长逻辑兑现中,但需理性看待估值
作为一个长期跟踪电子产业链的观察者,我认为顺络电子当前的成长逻辑正在被逐步验证。机构近90天内给出的目标均价为50.23元,相较目前35.3元的价格仍有较大空间,也反映出专业资金的认可。但我始终提醒自己一点:AI概念热度高,短期股价波动可能脱离业绩节奏。
因此,我更愿意把顺络看作一个“技术驱动+国产替代+全球拓展”三重逻辑叠加的标的。它的优势在于扎实的研发积累和大客户战略落地能力,而非概念炒作。只要AI服务器订单持续放量,海外业务保持增长,它的业绩兑现就会有支撑。
当然,行业竞争、原材料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仍是潜在风险。但在全球算力基建加速的浪潮下,像顺络这样具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确实站在了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