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邦自身的行业地位:
2019年前,FZZW还没有进入我国,养殖行业的分散度非常低,牧原也不到2%,整个行业将和国外一样,规模场的占比超过50%,当年张老板提出了“3-6-9”的目标。对于一个出栏300万的猪企,行业内人士也认为天邦的市值应该在300-400亿。(现在看300亿觉得很遥远,但当年确实是所有人的看法)。即所谓的“头均市值”,天邦的市值也不应该低于300亿!这一点也可以对应牧原和温氏的出栏与市值来估算。
再讲一段轶事:当年的双胞胎和江西加大集团这些产业方都狂买天邦的股票,说明了啥?都是对天邦经营的认同。
二,天邦为啥这几年市值这么低:
首先是21年开始,天邦的经营开始出现问题,个中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引进的新希望团队“乱搞”,让公司从巨额亏损到走到重整边缘,这种情况下市场肯定是不会给正常估值的,更何况股价在不断下跌中,让众多的资本割肉出局,更让金融圈不愿意理会天邦。资本就是这样,充满了弹性!这也为天邦未来巨大的涨幅埋下了前因,因为这几年跌得足够便宜!(如同当年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事件,股价从80上方断崖似跌到12元,几年后再涨到200元,创造了10倍的财神神话!)
三,天邦这几年的长进:
先说团队:当年正邦也想搞食品,准备收购上海山林,运作半年后,员工换了三波,结果连办公室都没搞定。等到正邦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旗下的员工基本上是树倒猢狲散,绝大部分都跳槽另谋出路,员工,客户之间纠纷,诉讼不断。反观24年天邦的重整,刚开始确实焦头烂额,手忙脚乱。某高管和我聊天,说当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不接电话,不想明天,好好吃顿饭,睡个觉。基层员工自己的工资延后了,还顶着巨大压力,一个个给客户耐心解释,以保证生产的正常经营,及生猪的出栏,(因为很多养户以为公司要破产,把公司的猪圈着不让出栏),汉世伟团队齐心协力,硬是一步步把公司经营稳定下来,并且降低了成本,让公司扣非赢利。
从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只懂得讲市占率,然后学习PSY,死淘率,按计算器。到逐步了解蓝耳,PD,小白瓶,最后才发现养猪真正的核心其实是人才,团队。
截止2025年,我估计汉世伟团队的平均入职年份7-8年!
目前,行业内出栏在500万以上,团队稳定的企业,我认为只有牧原,温氏和天邦三家。而天邦汉世伟团队经历了24年这一轮历练后,凝聚力,执行力更是得到加强,这就是天邦的财富。所以说,天邦难以被超越。
再说产品:
当年看300亿市值的时候,大家只算了汉世伟的出栏,后期剥离出来的史记,以及拾分味道都是白送。现在天邦手中史记的股份不多,我们再看一下拾分味道。说实话,拾分味道进入食品赛道晚了几年,而且投资大,费用推销大。但!食品安全将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拾分味道的人才梯队在经历了刘梦捷,安民,沈春笛这些理论派之后,旗下雨润,正大等市场派人才逐步完善,渠道不停扩展,产品不断丰富。相信明年(不排除今年)开始,拾分味道的利润开始稳定贡献!
最后,我想如果重新回到2020年,大家看到一个勤奋的张老板,一个努力的汉世伟团队,一个即将起飞的拾分味道。给的估值还会停留在300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