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标准电芯正式量产交付,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首次深度融入跨国车企全球平台体系。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链上,中国企业正从“参与者”向“规则共建者”角色跃迁。
合作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11月20日,国轩高科在合肥举行标准电芯(Unified Cell)量产交付仪式,宣告与大众汽车集团及其电芯子公司PowerCo长达五年的战略合作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根据规划,2026年至2032年期间,国轩高科将向大众供应高性能磷酸铁锂及其他类型的标准电芯。该电芯由双方联合开发,适配大众新一代新能源整车平台,可覆盖未来大众旗下80%以上的新能源车型,成为其全球电动化战略的核心支撑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量产不仅限于电芯本身,国轩高科还展示了基于该标准电芯开发的电池包系统,表明其已具备从电芯到模组、再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供应能力。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技术官Thomas Schmall指出,标准电芯是大众全球统一的技术平台,具备高兼容性、集成效率、快充性能和低温适应性等多项优势,有助于实现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化。
技术协同背后的产业意义
这一合作的真正价值在于“标准共建”。过去,国际车企多采用自研电芯或指定供应商按其标准生产,而此次国轩高科深度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反映出其技术能力已获得全球头部车企的认可。与此同时,大众德国萨尔茨吉特工厂也在推进三元材料标准电芯的生产,形成“中德双线并行”的供应格局,凸显了全球化布局下的分工协作逻辑。
从市场角度看,国轩高科近期融资余额持续处于历史高位,显示资本市场对其长期发展抱有信心。尽管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处攻坚期,但当前磷酸铁锂标准电芯的大规模落地,为公司在下一代技术储备之外提供了坚实的业绩基础。目前公司已在建设2GWh全固态电池实验产线,技术路线覆盖复合型方案,目标在2026年实现装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