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钠电池与固态电池概念股掀起涨停潮,鼎胜新材秒速封板,天际股份不到1分钟涨停,板块指数创三年多新高。这场资本狂欢背后,是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正式投运的技术突破,以及固态电池领域密集的技术催化。
观察电池产业链近期表现,行业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起点研究院预计2025年钠电池出货量将达23.1GWh,同比增长542.7%;QYResearch更预测到2031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销售额将达152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8.9%。这种爆发式增长预期,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中。
固态电池领域同样进展迅猛。清华大学与天津大学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成功破解固态电池快充难题;三星SDI与宝马、Solid Power签署三方协议开展全固态电池验证;A股多家公司密集披露产业化进展。这些技术突破正在加速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
国轩高科作为行业重要参与者,其动态值得关注。根据公司披露,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设计定型。同时,公司在斯洛伐克的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已于10月28日正式开工,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
从财务数据看,电池行业整体呈现回暖态势。截至10月30日,电池行业披露三季报的89家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合计7796亿元,同比增长13.50%;归母净利润合计682亿元,同比增长32.86%。单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55.41%。这种业绩改善与六氟磷酸锂价格从年内低点反弹113%形成呼应。
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钠电池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在储能领域打开突破口,固态电池则通过高能量密度、本质安全等优势瞄准高端动力市场。招商证券分析指出,以复合磷酸铁钠为代表的聚阴离子路线将钠电循环寿命提升至8000次以上,理论降本潜力巨大。而固态电池专用设备被中银证券视为产业化过程中的确定性红利,具备高成长性特征。
当下钠电储能已进入百MWh级别,随着示范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未来应用场景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技术演进不仅关乎企业竞争格局,更影响着整个能源存储体系的变革路径。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背景下,电池技术的迭代速度正在加快,各技术路线的商业化窗口期也在缩短。
业内研究员指出,锂电行业的逻辑已发生重大扭转,供不应求态势明显,产业对持续性的乐观程度远强于资本市场。这种认知差异或许正是当前板块异动的深层原因。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和产业进展加快,上车应用节点临近,对批量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产业链各环节都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